2016-08-17 21:32:30
曹仁被召還屯軍宛城,當時孫權遣部將陳邵據守襄陽,朝廷詔曹仁往討。曹仁與徐晃共攻破陳邵,遂進軍襄陽,遣將軍高遷等將漢南一帶附化民徙置於漢北,曹丕即拜曹仁為大將軍。又詔使曹仁移屯臨潁,左遷大司馬,總督諸軍據守烏江,還屯於合肥。曹仁於黃初四年去世,謚曰忠侯,享年五十六歲。子曹泰嗣任,官至鎮東將軍,假節,轉封寧陵侯。
曹泰死後,子曹初嗣任。又分封曹泰弟曹楷、曹范,皆封為列侯,而牛金則官至後將軍。 曹仁謚曰忠侯,按《史記?謚法解》雲:“危身奉上曰忠。險不辭難。”故當魏一朝,“忠”實為大譽之謚,隻有夏侯元讓同焉。仁、惇二人雖同有宗族之誼,但觀夏侯惇所為,頗名不副實,濮陽遭劫,更是武將的恥辱,其功業實不如曹仁遠甚。
而夏侯淵急進輕躁,雖有軍功,然身死強場,得惡謚曰愍。名望亦稍不如曹仁遠矣。 另,《傅子》有載雲:“曹大司馬之勇,(孟)賁、(夏)育弗加也。張遼其次焉。”這是多麼驕人的稱譽!令江東小兒不敢夜啼的張文遠,也僅次於曹大司馬,誰說子孝是庸才?故曹仁論功業則勝於夏侯惇、論名望則高於夏侯淵、論黨族則親於五子良將,又享善終,寧不為良將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