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身世之謎 孔子的母親是誰?

2016-08-17 22:41:28

  然而,此觀點受到瞭許多學者的批駁。他們根據考證,找出瞭幾大例證來推翻“強奸”說。他們認為,古人所說的“野合”,與強奸沒有關系。司馬遷十分敬重孔子,所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如果他認為是羞恥的事,也許不會這樣寫。把“野合”解釋為“男女茍合”,主要是現代人的說法。1936年版的《辭海》,在解釋古代“野合”的含義之後附註:“今亦稱男女茍合曰野合”。新編的《辭源》也在解釋瞭古代“野合”的含義之後說:“後亦稱男女私通為野合”。如果“野合”是一種強奸行為,而顏氏又恥之,很難想象還會到尼丘去祈禱神靈賜生兒子。而且,說顏氏恥於“野合”,這實際上是以漢朝以後人們的觀念去揣度前人。因為,春秋時期保留著許多原始的婚俗遺風,“野合”在當時並非恥事。至於“諱墓”一事,這其實也不難理解。《世傢》載:“防山在魯東,由是孔子疑其父墓處,母諱之也。”(按:孔子出生後不久,叔梁紇便去世葬於防山。)防山在曲阜城東約二十五裡處,這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況下是一個不短的距離,所以,當年幼的孔子問自己的父親所葬之地時,顏氏很可能籠統地告訴他在城東的防山。所謂“母諱之也”的“諱”,應是指對孔子問題的一種含糊其詞式的回答,而並不是有意要隱瞞事實。

  也許,“野合”真正的解釋就是二者私通。春秋戰國時代的兩性關系以及女性的貞操觀念,都與後代、特別是宋代以後大不一樣。盡管當時孔子主張“男女行者別於塗”,孟子亦曾主張“男女授受不親”,但是這種觀念在當時並未為社會普遍接受。從《詩經》中我們就可以看到大量男女自由結合的例子。此外,《周禮•地官•媒氏》更明確規定:“中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可見,當時從風俗到制度,從宮庭到民間,男女關系都是相當開放的,野合私通不足為奇。孔子自稱“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這是因為孔子的祖先是貴族,但到他父親時已大不如前,而並非由於他是私生子的緣故。在古代寡婦與宋代以後相比是非常高的。《後漢書•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記載,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姐姐湖陽公主在丈夫死瞭不久,曾對劉秀說:“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要求改嫁宋弘。劉秀就把宋弘請來商量,並讓湖陽公主坐在屏風後面聽。所以我們現代人沒有道理用血統論去指責孔子是私生子。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