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瞭頓,玉芬又說:“你若考慮好瞭就這麼辦!我可以在外面接應,找人幫你的忙。事成之後別把我忘瞭就行!”
聽瞭玉芬的建議,本來覺得生活已變得毫無希望的文繡心裡似乎又見著瞭一絲亮光,但是離婚官司畢竟不是一件小事,再加上從來就沒有一個女人跟皇帝離婚的啊。她一時拿不定主意。後來她就把文珊找來,想征求一下她的意見。文珊從小就是一個不甘吃虧的人,又加上快言快語,所以在她二姐剛剛說完她想離婚還沒來得及詢問她的意見的時候,她就表示非常贊成。
文繡在得到瞭兩個最親近的人的鼓勵之後,又和文珊、玉芬在一塊兒前前後後地合計瞭一番,她終於下定決心和溥儀離婚。
而且,文繡想到離婚。原因不外下面幾點:看不慣溥儀投靠日本人;溥儀對她的冷淡辱罵讓她對他失去最後的幻想;她想自由。
在文繡找到律師向溥儀提出離婚時,溥儀還是很吃驚的,這在史上是從未出現過的荒唐事。但無法改變文繡的堅持,雙方最後達成協議。溥儀付給文繡5.5萬元生活費,而文繡答應溥儀永不再嫁。
離婚後,文繡回到北平。雖已開始平民生活,宮中一些習慣還保留著。請瞭四個傭人,打理傢務。她每天換衣,洗手必要洗三道,一次的水要比一次熱,最後一盆水還不能燙手。如果不合適,是要被她罵的。在清貧中,還是有點小小的奢華,而那筆七扣八扣所剩無幾的生活費,很快讓她坐吃山空。她在傢讀書的日子也告一段落。
文繡改回傅玉芳的名字,去北平市私立四存中小學校做瞭國文與圖畫課的老師。這似乎是新生活的開始。文繡臉上漸漸有瞭笑容,她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而學生也很喜歡她。她學識淵博,年輕,嗓音清亮,圖畫得那麼好。文繡真覺得快樂。這是屬於一個平民百姓的快樂,是擁有自由的快樂。然而這樣的好日子還沒來得及細品,好事者就發現傅玉芳原來就是末代皇妃文繡。這下熱鬧可來瞭,除瞭本校的,外面人也每天堵在門口,好奇地窺視這個淪落瞭的皇妃。文繡本想應對過去,後來連記者也擁來,這讓文繡每天過得非常狼狽。在無法招架的日子,文繡含著眼淚離開瞭學校。
從學校出來後,文繡再次失業。以前的傢也不能住瞭,搬到劉海胡同的四合院隱居起來。雖是隱居,也不得安寧,來求婚的、騷擾的很多,文繡那年才24歲,卻遵守離婚時永不再嫁的約定,把所有人都回瞭。
皇妃再嫁
1945年,中國抗戰勝利,國民黨統治北平。文繡經過友人的介紹,在華北日報社當上瞭報紙校對員。因工作認真盡職,外加才學出眾,深得社長張明煒的器重。張社長非常同情文繡苦難的一生,出於關懷之情,親自出面將文繡介紹給劉振東做妻子。
婚禮在當時有名的“東興樓”舉行。魚翅席就擺瞭十桌,非常隆重。而劉振東也把二十多年積累的官俸,拿出來給文繡用。婚後,劉振東開瞭個小平板車行,靠租平板車為生。文繡初次感受到婚姻的甜蜜,她辭掉校對工作,傢裡雇瞭個老媽子,打理雜務,她看書做畫,日子過得安寧。
晚年悲涼
這樣的和睦,維持瞭兩年。時局動蕩,劉振東車行破產,他們苦心經營的白米斜街的新傢失去瞭。8輛板車換得一張船票。還沒來得及南逃,北平城就被圍困起來。
劉振東向政府交待瞭歷史問題,因表現好,在東北西城區的保潔隊找到工作,雖然收入少,卻能維持生活。文繡和劉振東的日子過得清貧,住在10平米的小屋裡。文繡自己打理傢務,買菜燒飯,他們一直沒有孩子。兩個人的感情雖然沒有發生什麼問題,文繡身體卻日漸不好,兩年後的一天,文繡在傢裡做事,忽然的,她就倒瞭下去,那一刻,她什麼意識都沒有瞭。
文繡心肌梗塞去世,死時43歲。安葬很簡單,四塊木板打成的一口棺材,連墓碑也沒立,曾經的末代皇妃就這樣被掩埋瞭。
文繡一生悲涼,幸福的日子有限得可數。這個落魄的貴族女,這個遭冷落的末代皇妃,就是做一個平民也如此不易。她一生向往自由的生活,又何時擁有過自由?自由對她而言,也許在進宮那日起,就永不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