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四十不要放棄 古代大器晚成的人有哪些

2016-08-17 23:21:03

  在曹國的時候,曹共公聽說重耳的肋骨連成一片,很好奇,所以乘重耳洗澡的時候,偷看瞭他的裸體。(一個國君也居然喜歡看希奇)。前633年,宋國都城商丘被楚軍包圍。 前632(65歲)年初,晉文公率兵救宋,為報答楚國在他流亡國外時楚國的款待,下令軍隊退避三舍(九十裡),在城濮(今山東濮縣南)大敗楚軍。晉文公主持踐土之盟,成為霸主。 前628年(69歲)冬天,晉文公逝世,

  吳承恩(62歲重作西遊)

  吳承恩其實從小在傢鄉就小有名氣,他小時候勤奮好學,一目十行,過目成誦。他精於繪畫,擅長書法,愛好填詞度曲,對圍棋也很精通,還喜歡收藏名人的書畫法貼。少年時代他就因為文才出眾而在故鄉出瞭名,然而他的成名作《西遊記》卻成書很晚。

  他生於一個有學官淪落為商人的傢族,傢境清貧。吳承恩自幼聰明過人,《淮安府志》載他“性敏而多慧,博極群書,為詩文下筆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補上“歲貢生”,後流寓南京,長期靠賣文補貼傢用。晚年因傢貧出任長興縣丞,由於看不慣官場的黑暗,不久憤而辭官,貧老以終。30歲後,他搜求的奇聞已“貯滿胸中”瞭,並且有瞭創作的打算。

  50歲左右,他整理瞭《西遊記》的十幾回(西遊記故事從元朝就傢喻戶曉,老吳的《西遊記》是整理後的再創作),後來因故中斷瞭多年,直到晚年辭官離任回到故裡,他才得以正式《西遊記》的創作。一生窮困的吳承恩,奮盡全力完成中外聞名的《西遊記》後,帶著悲喜交加的心情,約於萬歷十年(82歲)離開瞭人世。

  據說吳承恩正式重寫《西遊記》已經是62歲的高齡。各位年齡偏大,在學術、政界、商界均不得志的,可以考慮來寫小說,說不定也寫成一代大師。

  薑尚(72歲拜國師)

  因為年代太久遠,薑尚的生卒年不可靠。傳說他活瞭100歲,這畢竟是傳說。不過說薑太公大器晚成那是肯定沒問題的。很有代表性,也很有傳奇性,不過可能沒幾個人有這樣的運氣。當然自己的實力也是至關重要的。

  薑尚年輕時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宰牛賣肉,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縣東北)做過賣酒生意。他雖貧寒,但胸懷大志,勤苦學習,始終不倦地研究、探討治國興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夠大展宏圖,為國效力。直到暮年,終於遇到瞭施展才華之機。薑尚在輔佐周文王期間,為強周滅商制定瞭一系列正確的內外政策。周文王死後,武王姬發繼位,拜薑尚為國師,尊稱師尚父。薑尚繼續輔佐周國朝政。武王十一年,武王舉兵伐紂,在牧野大獲全勝。周朝建國之後,薑尚因滅商有功,被封於齊,都城營丘(今日臨淄市臨淄北)。

  中國有句老話“太公八十遇文王”。很可能誇張瞭。不過我記得在那裡看過,說薑尚72歲被拜為國師,可信度就高些。無論是八十遇文王,還是七十而拜相也好,足以勉勵我們每一個人。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