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7 23:21:15
劉伶是“竹林七賢”之一,酒量好,詩文更好。他經常“借杯中之醇醪,澆胸中之塊壘”,可謂意氣風發。他的《酒德頌》曾說“無思無慮,其樂陶陶。兀然而醉,豁然而醒。靜聽不聞雷霆之聲,熟視不睹太行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酒醉後渾然忘我之情呼之欲出。
杜康酒是當時的名酒。曹操有詩雲:“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可見杜康酒在當時已是是最好的美酒。這“杜康美酒醉劉伶”的故事原本就是一個神話傳說,兩人也不是同一個時代的人。在這個故事裡,劉伶慕名來到杜康的酒館,喝瞭三杯杜康的傢釀美酒,一醉就是三年。這真是:“猛虎一杯山中醉,蛟龍兩盅海底眠,劉伶一醉睡三年。”
一千多年以後,河南的汝陽杜康與伊川杜康兀自為誰是正宗杜康打個不亦樂乎,官司甚至打到瞭國務院總理周恩來那裡,這裡且按下不表。
中國古代十大酒局NO.7 東晉新亭會
西晉末年,中原經過八王之亂和永嘉之禍後,北方大片土地落入胡人之手。北方士傢大族紛紛舉傢南遣,渡江而南的占十之六七,史稱“衣冠渡江”。
南渡後的北方士人,雖一時安定下來卻經常心懷故國。每逢閑暇他們便相約到城外長江邊的新亭飲宴。名士周顗嘆道:“風景不殊,舉目有江河之異。”在座眾人感懷中原落入夷手,一時傢國無望,紛紛落淚。為首的大名士王導立時變色,厲聲道:“當共戮力王室,克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對泣邪!”眾人聽王導這麼說,十分慚愧,立即振作起來。
這裡的江河之異,是指長江和洛河的區別。當年在洛水邊,名士高門定期聚眾舉辦酒會,清談闊論,極興而歸,形成瞭一個極其風雅的傳統。此時眾人遙想當年盛況,不由悲從中來,唏噓一片。王導及時打消瞭北方士人們的消極情緒。這便是史上非常著名的新亭會。後世詠嘆國破傢亡的詩詞歌賦裡常常見到的“風景殊異”、 “新亭會”、“江河”,就是來自此次新亭會。
這次新亭酒會對東晉政權的建立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北方士人是組成東晉司馬睿政權的重要力量,此次酒會上王導打消瞭眾士人的萎靡頹廢之態。後來,眾士人團結起來,使東晉政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很快建立起來。名相王導也被時人稱為“江左自有管夷吾(管仲)”。
中國古代十大酒局NO.6 北宋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兵權是一個著名的酒局,也是歷史上一個重要事件。話說宋代第一個皇帝趙匡胤自從陳橋兵變後黃袍加身,容登大寶,從昔日重臣搖身一變成為今天的皇帝。自打坐上龍椅之後,趙匡胤卻一直惴惴不安。他非常擔心歷史會重演這一幕,以後若是手握重兵的部下也效仿他當年的做為,自己的江山也就易主瞭。
趙匡胤想解除手下一些大將的兵權。於是在961年,安排一次酒局,召集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武將飲酒。酒席上趙匡胤效小兒女情狀,象失戀瞭一般唉聲嘆氣個不停。眾人問明白瞭才得知皇帝擔心他們手握重兵日後會造反。他們隻好告老還鄉以享天年,並多積金帛田宅以遺子孫,他們的兵權從此被徹底解除瞭。在969年,又召集節度使王彥超等宴飲,解除瞭他們的藩鎮兵權。這也開啟瞭宋朝數百年重文輕武的國傢體制。宋太祖的做法後來一直為其後輩沿用,三軍統帥常常是個文官,武人比文人低一等。這種做法主要是為瞭防止兵變,但這樣一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能調動軍隊的不能直接帶兵,能直接帶兵的又不能調動軍隊,雖然成功地防止瞭軍隊的政變,但卻大大削弱瞭部隊的作戰能力。以至宋朝在與遼、金、西夏的戰爭中,連連敗北。
在古代,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向來有效,拳頭就是硬道理。宋朝在這方面的表現在歷史上提供瞭一個非常奇特的范例,或者說是反面教材。若論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宋朝遠勝秦漢,甚至與盛唐相比也不遑多讓。然而宋朝的軍事實力卻不敢恭維,屢屢被起步於奴隸社會的遼、西夏、金、蒙古所擊敗。這種國富兵弱的格局,最後終於導致瞭宋朝的滅亡。可見,生存權都保證不瞭,一切都是白搭。所有這些後果,都起始於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所以這一場酒局,雖然政治影響力極大,但在大路眼裡,由於它的負面作用,無論如何是不能讓它進入前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