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8 22:30:51
建安七年,袁紹因兵敗慚憤,嘔血而亡,子承父業,他的兒子們繼續加入到這場爭奪天下的角逐中,後來有人對曹操說:“宜復古置九州,則冀州所制者廣大,天下服矣。”曹操將要從之,荀彧卻反對,曹操也就聽從瞭荀彧的話。兩人不僅合作親密無間,就連曹操的女兒也嫁給瞭荀彧的兒子為妻,可見曹操對荀彧的重視和信任。最難能可貴的是,荀彧不但謀略絕世,功高無儔,品行更是潔白清皓如梅上初雪。群雄逐鹿,多少人打著匡扶“興復漢室”的幌子,實則做瞭些禍害蒼生的事。荀彧不同,他一心“匡扶漢室”以仁義為先,將一團亂的局勢處理得清清楚楚的,站在仁與義的地位上,堅守著作為謀士的操守。
“君子之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的孔子就對君子作出瞭很完美的詮釋,何為君子?光有一身膽識和謀略還不足以稱之為君子,懷著一顆仁者之心,救濟蒼天匡扶君主,使天下重歸和平,讓大漢王朝延續下去,這是荀彧的理想。這是君子的最高境界,站在最高境界的荀令君,當然是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