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9 21:07:43
宋太祖聽罷長久不語,連飲3杯,說你再做一首新的。花蕊夫人沉思片刻,再啟朱唇:“君王城上樹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此詩後來流傳千古,成為花蕊的代表作。
宋太祖本也是個英雄人物,當年千裡送京娘,並以一條棍棒打遍18座軍州。此時有感於花蕊夫人的故國之思、亡國之痛,更加深瞭對她的愛慕之心。飲瞭幾杯酒後的花蕊,紅雲上頰,更覺嫵媚動人。太祖情欲盎然,即攜花蕊玉手,同入寢宮,行雲佈雨,恩愛纏綿,細節不表。不久即封花蕊為貴妃。自此太祖每日退朝必到花蕊那裡,飲酒聽曲,吟詩作詞。
關於花蕊夫人的結局。國亡傢滅,丈夫孟昶被趙匡胤毒殺,自己又不得不委身殺夫仇人,每日裡強顏歡笑,虛與委蛇,遭受身體與心靈的雙重摧殘,最後還是死於非命。
史書上對花蕊夫人的死法有兩種記載
一是死於宋太祖之弟、宋太宗趙光義之手。北宋中期《聞見近錄》裡說,一日,太祖率親王和後宮宴射於後苑。太祖舉酒勸太宗,太宗答道:“若花蕊夫人能為我折枝花來,我就飲酒。”太祖命花蕊折花時,太宗即引弓將她射死,隨後流淚抱著太祖的腿說:“陛下方得天下,宜為社稷自重,遠離酒色!”太祖雖心中不快,卻沒有責怪他,“飲射如故”。
北宋末年《鐵圍山叢談》裡則說,花蕊夫人歸宋後,宋太宗也十分喜愛她,但無從得手。一次從獵後苑,花蕊在側,太宗“忽回射花蕊,一箭而死”。宋太祖雖英明,卻無從追究。正在悲悼中,又有一個軍機消息傳來,便把雄心提起,又去用兵。看來,這趙匡胤真是一個愛江山遠遠勝過愛美人的政治傢。
宋太宗為何要殺花蕊夫人?後世有3種解釋:一是太宗高風亮節,以社稷為重,不顧一切要清除皇兄身邊的“禍水”。二是出於羨慕嫉妒恨,我得不到的你也得不到,不惜毀滅絕代美女。三是因為花蕊後期介於宋廷權力之爭,在設皇儲接班人問題上有不利於太宗的說法,太宗挾嫌報復。
第一條原因基本不成立,因宋太宗自己就是個好色之徒,他後來對南唐李煜小周後的貪婪和強占,就是典型例證。第二條原因也有些勉強,太宗雖垂涎花蕊夫人美色,但絕不會為一個女子而開罪皇兄,壞瞭接班大事。如此看來第三條最靠譜,沒接班前太宗表現得極謙恭韜晦,低聲下氣;但忍耐有個限度,就是不能影響他接班,否則見鬼殺鬼、見佛殺佛,毫不手軟。最後他不是還留下燭影斧聲的千古之謎嗎?
花蕊夫人的第二種死法,主要見於蔡東藩的《宋史演義》,說是宋太祖和花蕊纏綿瞭幾年後,花蕊漸漸美色減退,太祖便有些審美疲勞,移情別戀,愛上瞭一個姓宋的美女,“是時宋氏年十七,太祖年已四十有二。俗話說得好:‘癡心女子負心漢。’那花蕊本有立後的希望,自被宋女奪去此席,倒也罷瞭,誰知太祖的愛情也移到宋女身上去,長門漏靜,誰解寂寥?痛故國之雲亡,悵新朝之失寵,因悲成病,徒落得水流花謝、玉殞香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