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9 21:20:03
張仲景有一個好友叫寧遠,有一天去仲景傢玩,閑談間張仲景看瞭寧遠的氣色,又為他把脈,說他患瞭消渴之癥,現尚初發,三月之後,頭痛不眠,尿的次數增加;六個月後,饑渴難忍,小便濃稠;一年之後,背生疽瘡而死。於是開瞭一個藥方給寧遠。寧遠回傢後,認為仲景故弄玄虛,將藥方撕碎扔掉。六個月後他的病情發展確如張仲景所說,才急忙去找張仲景。但仲景說,已經晚瞭,準備後事吧。寧遠想,反正六個月後難免一死,不如現在去遊山玩水。一年後,寧遠回來去拜訪張仲景,張仲景一見,十分驚奇,認為他一定遇見神人瞭。寧遠將他遊山玩水到瞭茅山,在清玄觀當童仆,老道給他治病等事告訴瞭張仲景。張仲景聽完後深感山外有山,於是離開傢鄉,奔赴茅山求師。
據史料記載,張仲景當過長沙太守,傳說其為長沙太守時,每逢農歷初一、十五即停辦公事,在大堂上置案診病,稱為“坐堂”,故至今仍有藥店稱“堂”,如同仁堂、長春堂、胡慶餘堂等;藥店應診醫生為“坐堂醫生”。後世尊稱仲景為張長沙,其方為長沙方,亦源於太守之說。自唐以來,張仲景的學說廣傳國內外,日本、朝鮮等國稱他為醫學“先師”,在國際醫學界享有崇高聲譽,在我國,則稱他為醫聖,卒於建安二十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