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實的劉禪:被誤解的仁君

2016-08-13 13:20:13

  如此決策,與“為瞭自己一己私利,而不 斷地鼓動老百姓為自己賣命”的劉備來比,不知進化瞭多少代。跟同時代領導人吳王孫皓 和晉朝開國皇帝武帝相比,劉禪也不乏仁德名主。如此大氣國傢領導人在中國歷史上並不 多見。 龐永認為:“殘暴之君在位,臣民頌他為救星;仁德之君在位,百姓視他為贅疣。”孟德 斯鳩說:“那種歷史記錄讀來乏味的國傢是幸福的。”王學泰說:“統治者的招撫政策能 使更多老百姓活下來,無論在當時老百姓來看,還是從當代歷史學的角度來看,都應該是 一件好事

  。因為被招安的老百姓不必再用生命的代價去換得一日之果腹;從歷史的發展角 度來看,少破壞一些社會財富也有利於社會的進步。為什麼有的歷史學傢認為招安比鎮壓 還壞呢他們的邏輯是:鎮壓使得階級矛盾更為尖銳、階級鬥爭更為激烈,階級鬥爭越激烈 越能促進社會的發展。

  從歷史事實看這顯然是荒謬的。幾十年的戰亂造成的‘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社會財富、人口幾乎是一掃而空,‘激烈’到這種程度 還能‘促進社會的發展’,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世界兩千年,中國五千年”,才出瞭一個大氣的阿鬥,我們還罵人傢扶不起,到底是誰扶不起?!是阿鬥,還是我們,還是我們不健康的文化?!以成敗論英雄,以統治需要論是非,是我們歷史和現實最大的劣根。說:“如果沒有對過去的正確歷史認識,就談不到現在與未來。”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