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古代公務員的待遇如何

2016-08-13 14:15:57

  但明代低工資並不等於沒有補貼,如在洪武十四年的工資改革中,便在歲米之外,增加瞭不同數額的現金(俸鈔)。廢除瞭中國古代“公務員”傳統補貼制度中的“職田”,在部分地方官員中實行“養廉地”補貼,其享受對象是鎮守邊疆的官員。明代“公務員”是一個特權階層,享有諸多特權,如賦優免(免稅),這其實也是一種變相的工資補貼。

  清代“公務員”待遇,比明代也好不到哪去,靠死工資連飯都吃不飽。清政府吸取瞭明朝薄俸易發貪腐的教訓,增加瞭“公務員”的工資性補貼。順治年間一度實行柴薪銀、心紅紙張銀、蔬菜燭炭銀、案衣什物銀等,後因財政緊張方取消。

  為瞭生活,地方政府便采取半合法的手法,增加“公務員”個人補貼,實物征稅時增大消耗比率,向納稅人多征,多出的部分叫“耗羨”,截留在地方使用,實際多被官員作為補貼吞沒。

  胤禛(清世宗,雍正皇帝)當皇帝後,改革全國財稅制度,耗羨歸公;但考慮地方沒有耗羨後,官員生活可能困難,首創“養廉銀”制度,發給一筆補貼,遠遠高出正俸,導致官員靠補貼生活。出於公平原則,除給部分京官發放養廉銀外,在京員中則實行“恩俸”制和“雙俸”制。所謂“雙俸”,就是再領取一份與正俸一樣多的補貼,也就是現代的“雙工資”。

  以上是關於古代公務員的待遇詳情,如你想瞭解更多信息,敬請關註中國!

  》》》》相關文章推薦

  薦:西周朝官員俸祿 西周朝武官俸祿

  薦:秦朝官員俸祿 秦朝武官俸祿

  薦:漢朝官員俸祿 漢朝武官俸祿

  薦:魏晉南北朝官員俸祿 魏晉南北朝文官俸祿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