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紂趣聞:周武王是否在伐紂見過哈雷彗星

2016-08-13 15:07:42

  張鈺哲對哈雷彗星軌道演變的結論是可以信任的,所以我們可以相信哈雷彗星在公元前1057年確實是回歸瞭;但由於武王伐紂年份本身是待定的,我們必須先對伐紂年份“不持立場”,所以伐紂時出現的那顆彗星是不是哈雷彗星,先不能通過年份來判斷。

  初看起來,這個問題幾乎是無法解決的。但是我團隊中的盧仙文博士和鈕衛星博士,發揮瞭青年天文學傢的聰明才智,居然找到瞭解決問題的途徑。辦法是,對武王伐紂年份所分佈的100年間,哈雷彗星出現的概率進行推算。1999年,我們在《天文學報》上發表瞭論文《古代彗星的證認與年代學》,算是瞭卻瞭這段學術公案:

  在天文學上,將回歸周期大於200年的彗星稱為“長周期彗星”,這樣的彗星無法為武王伐紂定年,先不考慮。周期小於200年但大於20年的彗星,稱為“哈雷型彗星”,這樣的彗星在我們太陽系中已知共有23顆(哈雷彗星當然也包括在內)。利用1701~1900年的彗星表,可以發現在此期間,有彗尾的彗星共出現80次(“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表明這顆彗星是有彗尾的),其中哈雷型彗星的占比是6%。如果將彗星星等限制到3等(考慮到過於暗淡的彗星肉眼難以發現),這個占比就下降到4%。由於以目前的理論而言,可以認為近4000年間太陽系彗星出現的數量是均勻的,因此可以認為上述比例同樣適合於武王伐紂的爭議年代。

  目前已知的23顆哈雷型彗星中,有6顆的周期大於100年,這意味著,在公元前1100~1000年間,至少會有其中的17顆出現 ,其中某顆是哈雷彗星的概率已小於1/17;再與前面統計所得哈雷型彗星的占比4~6%相乘,就降到瞭0.24~0.35%以下,或者說武王伐紂時的彗星為哈雷彗星的概率約為0.3%——考慮到任何周期長於100年的彗星也都可能出現在這100年中,這個概率實際上還要更小。

  而當我們從另外的7條天象記錄得出武王伐紂之年是公元前1044年的結論之後,則哈雷彗星既然出現在公元前1057年,就反過來排除瞭武王伐紂時所見彗星為哈雷彗星的可能性。所以結論是:周武王沒有見過哈雷彗星。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