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國古代人的日常生活 看後長見識瞭

2016-08-13 15:10:39

9、古人如何清潔

古人比我們想像中講衛生多瞭。早在先秦時期,古人便“三日一洗頭,五日一沐浴”。到瞭漢代,還出現瞭“休沐”,就是說官員們上瞭五天班之後,能專門休一天假來洗澡。現在的哪有這待遇?
更有人因為喜歡洗澡而著書立說,這就是南朝的梁簡文帝蕭綱和他的《沐浴經》。古人洗頭更勤,常常使用清水和天然清潔劑“無患子”來洗頭。

10、古人大便後用什麼擦屁股?

最早有據可查的擦屁股工具是三國時期,叫“廁籌”,用竹片或木頭片做的;用紙擦是從元朝開始。15世紀以前,英國王室用新鮮的鮭魚肉片擦;日本皇族用蟬的翅膀來擦;中世紀末的法國,皇宮裡擦屁股用粗麻繩,繩子是公用的。

11、古代上班打卡嗎?

別以為打卡上班是當前的變態發明。看看古人上班的記錄,你會覺得現在算是人性化多瞭。古代衙門裡的上班的時段為:春冬二季,清晨六點簽到;夏秋二季,清晨五點半就得簽到。
如果誰敢無故曠工或遲到,就不是扣點錢那麼簡單的事情瞭,依天數和情節輕重,可處以笞刑或徒刑。所以,上班遲到有可能遭受皮肉之苦,不好混啊。

12、天幹物燥,小心火燭

更夫在古代類似現在的社區巡守隊和管理員,主要負責夜晚鄰裡間巡邏和報時的工作。由於夜間出行,他們“撞鬼”的可能性比常人高,港臺的僵屍片裡頭,更夫常莫名其妙地暴斃。話雖如此,但更夫好歹是個正經的職業,也算是,因為古代軍隊較低階的士兵,會被安排當更夫,就像保鏢和JC。可以肯定的是,他們的待遇沒有現在的好。

13、古代錯別字清除

直接用毛筆塗掉是最簡單的辦法。王羲之和顏真卿,就是這樣應付錯別字的。所以,《王羲之蘭亭序》和《顏真卿祭侄稿》算是兩位大書法傢的“塗鴉之作”。
最普遍的方法是:在錯別字旁邊(通常是右上方)用毛筆加點,保留原字繼續寫下去。還有一種方法是,把名為“雌黃”的礦物塗在錯別字上,有點類似現在的“塗改液”。信口雌黃就這麼來的。

14、古代學生什麼時候放假?

現在的學生常常叫嚷假期太短,如果這種抱怨發生在古代,估計手掌心早被老師或傢長打掉兩層皮瞭。
古代學生沒有專門的假期,除瞭新年、端午節等舉國同慶的節日外,學生每天的任務就是寒窗苦讀,考試前還得頭懸梁錐刺股,或鑿個壁偷點光,進行一下考試沖刺。古代隻有官員才能休假,所以,努力考取功名後,便可以名正言順地放假瞭。
長見識瞭,原來,古代人相比現代人也是什麼都不差的,甚至是還要好一點,最起碼,古代的奶粉沒有三聚氯氰安。嗯.....如果真的硬要說什麼不好那大概就是不能上網瞭。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