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楊振寧這種和李政道爭執瞭半個世紀的頂尖科學傢,他怎麼會不在意國傢關鍵性的科研成就有沒有自己的參與呢?可是作為因為旅遊簽證不方便就把自己的國籍放棄的一位所謂美籍華人,他來講愛國,恐怕臺獨分子都要恥笑,試問臺灣兩千四百萬同胞有多少人因為世界上隻有二十個國傢承諾中華民國,而與世界上很多國傢出現簽證麻煩而放棄自己的中華民國國籍?楊振寧現在還用這個理由出來講,是不是提醒國外留學人員,當你的中國護照不好用,趕快換一本美國的吧,管他愛國不愛國“有利於自己”才是優先考量。
更確切的定義是:這是一位80多歲還回國養老享受國傢特殊照顧的偉大美籍華人科學傢,他身邊是他晚年上帝所賜與的最後一個禮物,而這個禮物現在也屬於美國。他在中國住的是超過一千萬人民幣的別墅,每年還要消費中國納稅人的錢幾百萬。清華所做出的巨大投入是為這一對美籍華人在中國的價值宣揚作全面背書。楊振寧對中國最大的價值體現是其一生在任何時候都做出對的選擇——當然是對他自己。這個道理也同樣適用於翁帆,一位28歲嫁給82歲美籍華人的年輕女子。這恐怕是中國社會本年度最有社會價值判斷的選擇瞭。而今晚,楊振寧為這一價值認定,作最完美的解釋。
(三)楊振寧厚顏無恥!
一個人要想在這樣一個清濁混雜的社會裡幹幹凈凈地走完自己的一生,很不容易,若還能奉獻全身心於自己的事業,且能取得偉大的成果,則更難。
中國兩彈元勛鄧稼先就是幹幹凈凈地走完瞭自己一生的人,他因此受到人們的喜愛;他又是一個將整個身心奉獻於自己的事業的人,因此贏得人們的崇敬;他更是一個成就豐功偉績的人,因此使人們由衷地欽佩和敬仰。
楊振寧和鄧稼先是同鄉,初中同學,西南聯大同學,一起坐船去美國留學。後來兩人有著完全不通的價值取向,走上瞭完全不通的道路!楊振寧留在美國繁華世界,靠獲得諾貝兒獎,出盡風頭,晚年還不甘寂寞!
鄧稼先當年毅然回國,為中華民族的兩彈一星做出瞭傑出的貢獻!可惜的是由於當年的科研試驗條件有限,人身防護條件簡陋,鄧稼先由於核輻射過多,身患癌癥,英年早逝,實為國傢民族之大殤!但歷史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從歷史和國傢角度來說,鄧稼先必將千古流芳,永垂不朽!是他,永遠的奠定瞭整個中華民族的戰略安全和民族地位!不管過多少年,所有炎黃子孫都將崇敬他!
(四)楊振寧為中國作瞭什麼貢獻?
楊振寧自己也總結說,想來想去,自己對於中國的貢獻,頂多也就是自己和李政道是華人第一次得諾貝爾獎,從而改變瞭中國人認為自己不如人的心理。大傢看看,這就是楊振寧對他很“愛”的祖國的最大貢獻!
在一次爆炸失敗後,幾個單位在推卸責任。為瞭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須有人到那顆原子彈被摔碎的地方去,找回一些重要的部件。鄧稼先說:“誰也別去,我進去吧。你們去瞭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他一個人走進瞭那片地區,那片意味著死亡之地。他很快找到瞭核彈頭,用手捧著,走瞭出來。最後證明是降落傘的問題。就是這一次,伏下瞭他死於射線之下的死因。
鄧稼先有一次開會在西湖,他拉著同仁在“精忠報國”那四個古意盎然的字前照瞭一張相片。許鹿希說,鄧不愛照相,但這張照片是他自己要照的。當初隨鄧稼先一起搞原子彈的科學傢,有些中途而退瞭。因為“沒有科研成果,不能傢庭團聚,不許親友通信”。作為知識分子和普通人的生活、樂趣、權益,是必須犧牲掉的瞭。
(五)楊振寧不忠不孝不仁不義!
不忠:楊振寧先生在祖國最困難的時候毅然加入美國籍,父親勸說也無效,不肯歸國效力。拿到諾獎的志得意滿的楊因為買不到長島的房子耿耿於懷(最後還是屈居在教授區買瞭房子)。
不孝:加入美國籍,為此事楊的父親到死也沒有原諒他,視為不孝。
不仁:在祖國富強時,又在與某名牌大學的互相吹捧炒作中,回國頤養天年,自從回國以來,東走走、西逛逛,忙著走穴炒作,不願踏踏實實做工作。
不義:竊李政道的研究成果,得諾貝爾獎,還倚老賣老在李政道之前去領獎,並出書醜化李政道;杜夫人剛剛過世,大一的基礎物理剛開課不到半個學期,就一心想著上帝的最後一個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