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5 22:55:23
我現在教課的中文班學生都是十二、三歲,在美國上初中。課堂使用的教材是暨南大學為國外中文教學編的一套十二冊的中文課本。上個星期天上課,學到瞭一篇課文: 《阿凡提借鍋》。
故事說的是阿凡提到地主傢借鍋,還的時候鍋上還放瞭一口小鍋,地主就問:“你隻借瞭一個鍋,怎麼還回來瞭兩個呢?”阿凡提 回答借去的這口鍋在他傢生瞭一個小鍋,所以一起還回來瞭。地主很高興地收下瞭,告訴他以後想用鍋就來借。
很快,阿凡提將地主傢最大的那口鍋 借走瞭,然後一直都沒有還。地主去要,阿凡提說,那口鍋死瞭。地主很生氣地問:“鍋怎麼會死呢?”阿凡提回答:“鍋都可以生孩子,怎麼就不會死呢?”地主 很生氣但是拿他沒有辦法。
讀完瞭課文,我和孩子們討論這個故事,他們的回答顛覆瞭我以前對於阿凡提的印象。
老師:關於這篇課 文,你們有沒有不懂的問題?
學生:什麼是鍋?
老師:鍋就是做飯做菜用的那個工具。
學生:既然是傢裡做飯用的東 西,應該屬於比較私人的物品,阿凡提為什麼要到別人傢去借呢?
老師:因為他比較窮,傢裡沒有足夠的鍋用,就需要借瞭。
學生: 哦,那什麼是地主?
老師:地主就是農村裡比較富裕的人,傢裡通常有很多田地,雇人來耕種。
老師:你們讀瞭這個故事之後,有什 麼感想?
學生:我不喜歡這個故事,也不喜歡這兩個人,這種文章不應該放在教科書裡,會教壞小孩的。
老師:為什麼?
學 生:這個故事裡面的人都不誠實。
學生:對,他們都欺詐、貪婪。
學生:我覺得這個阿凡提看似聰明,實際上很蠢,花那麼多心思合 計圈套,就是為瞭用一個小鍋騙來一個大鍋,還是個人傢用過的舊鍋。
學生:他之所以窮得要借鍋,大概就是因為隻想著不勞而獲,耍詭計騙別人的 東西。他如果心思用在努力工作上,一定可以賺很多鍋出來。
學生:是啊,如果他把用來買那個生出來的小鍋的錢攢起來,再去幹活賺點錢,就可以 自己買一口大鍋瞭,何必去騙人。
老師:嗯……,你們說得對,努力工作自食其力是做人的本分。
學生:還有,他再去跟別人借東 西,肯定沒有人會借給他瞭。
學生:就是,他借東西不還,失去信用瞭。
老師:分析得有道理,做人一定要講信用,這是根本,不能 貪一時小利而失去信用。
老師:那你們對地主這個人物怎麼看?
學生:他太貪心瞭,第一次阿凡提還鍋的時候,多還的那個鍋不是屬 於他的,他就不應該要。
學生:他沒有做人的原則,既然是有錢人,別人都窮得要借鍋瞭,他怎麼還能多要人傢的東西呢?
學生:是 啊,他有錢應該主動幫助窮人,做慈善事業才對。
老師:說得好,我們要想著去幫助別人,而不是占別人的便宜。做人也忌諱貪心,中國有句老話叫 “貪為死門”,很多禍事都是由貪心引起的。
我記得自己小時候讀阿凡提的故事時,都是講他多聰明有智慧,和地主鬥智鬥勇,總是可以鬥敗愚蠢又 貪婪的地主,是個正面人物形象,而在這些受美國教育的孩子們的眼裡,他卻是個既狡詐又愚蠢還沒有信用的人。
仔細想想原因,阿凡提的故事實際 上有背景,那個地主向來自私貪婪對雇工又苛刻,窮人都對他敢怒不敢言,隻有阿凡提能對付得瞭他,經常讓他吃個虧出個醜,為窮人出口氣。當老百姓被欺詐剝削 任人宰割到毫無反抗能力的時候,阿凡提這樣的人物就為弱勢力大眾提供瞭發泄對惡勢力不滿的渠道。
“為富不仁”“殺富濟貧”好像是我們文化中 根深蒂固的東西。
美國長大的孩子生活在法治社會,尊崇誠實努力個人奮鬥,欺騙撒謊沒有信用都是讓人唾棄的行為,在不提供背景材料的情況下, 單純從一個故事,孩子們的確很難理解阿凡提的做法。我沒有給他們多加解釋,把阿凡提的做法當做中華文化讓他們去理解是不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