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8 23:21:10
但是在上述基金公司研究員看來,業績的確定性也意味著估值的確定性,“失去瞭想象空間”,而太陽能、核能則恰恰因為其不確定性,在政策的支持下,而給予市場無限遐想空間。
對於太陽能產業的晶體矽電池和薄膜電池兩條路線之爭,業內也表示瞭擔憂。前者雖然轉化率高,但耗能高,後者與之相反,並被國傢認可。“孚日股份 (002083.SZ)、安泰科技(000969.SZ)的薄膜電池項目最快也要明年投產,但談到盈利還比較遠。”王璇認為,目前他們所能指靠的也隻有預 期和想象空間瞭。
林彤彤告訴記者,新能源個股差異極大,因此必須精選個股,從產業鏈角度考慮,他更看好處於中遊的設備制造企業。因為其業務具有拓展性,且風險可控,可選標的也比較多。
這一點亦得到業內人士的認同。比如處於下遊的風電運營企業,和目前的發電公司一樣,利潤將受到控制,而且其發展初期更多的是靠補貼。從上遊看,比如多晶矽制造,門檻較低,很多企業紛紛上馬,競爭相當激烈。
核能產業因為其特殊性,進入壁壘是最高的,但是核電設備在該產業鏈中受益最大。根據王璇的測算,按照2020 年6000萬千瓦投運、2000 萬千瓦在建規模測算,總投資規模5400 億元,由於核電站成本機構中設備制造成本占50%左右,因此設備投資總投資規模2700 億元人民幣。
因為巴菲特入股比亞迪,新能源電池公司成為大熱門,代表性公司杉杉股份(600884.SH)、中信國安(000839.SZ)、科力遠等漲幅 不俗。因為其廣闊的應用前景,私募代表人物石波更是極力推崇,他表示,新能源電動車、客車和轎車的產業化進程加快,必將拉動整個電池鏈十倍速擴張。
但是新能源電池何時能大規模商業化仍是疑問。國泰君安新能源研究小組在其報告中表示,除動力汽車外,其他下遊行業的短期需求增速都不樂觀,而動 力汽車的應用規模尚小,因而對各電池產品的短期銷售增長應該是謹慎的。另外,居高不下的成本制約瞭混合動力汽車的發展。事實上,不少著名的新能源電池概念 企業的現狀都不容樂觀。
來源:中國經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