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5 11:05:26
團圓傢宴,玉食珍饈,筷子在手,五指微攏,輕輕夾起的就是五千年的芬芳。中國飲食文化源遠流長,成為維系人們生活的一種信仰,月餅更是美食中的國粹,它是團圓文化的象征物和載體。古人吃餅是純粹的過節習俗,而今人吃餅衍生瞭月餅經濟。近年來市場上月餅吃變瞭“質”,吃變瞭“味”,過度包裝、漫天要價等問題成為人們詬病,月餅已不再僅僅是食品,變成“藝術品”,有人調侃“如今不是人吃月餅,而是月餅吃人的時代”。過節送禮,要挑最好的最貴的檔次最高的,且不說現在的月餅餡是五花八門,所有的價值都體現於包裝盒的高檔設計,商傢不拼月餅的質量內涵,拼外部的價格與銷售渠道,抓住的也是從眾心理。很多人把節日當成送禮往來的由頭,整個系統的風氣如此循環往復,傳統文化本質的意義就漸行漸遠。
世有陰陽,天有日月,人有雙目。自古明月就被賦予太多浪漫與玄幻。月有陰柔之美,靈犀之韻,雅和之氣,目之所及,人亦以溫柔待親,待友,待此佳節。月中有嫦娥,月老,成事以月圓花好,人們祭月拜月,實則表達的是對自然的尊重,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是禮,正如蘇軾所說:“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中秋這一天的月,被人們寄托瞭太多相思與思鄉,想念與念想,磨轉成圓,圓到極致。承載著人生最圓滿的願景。然則,一月內,月圓隻一夜,月缺卻常在。正如人生,不完美,有遺憾,才是常態。盈到極致便是虧,過滿則溢,這是自然規律。最好的狀態便是“若圓”,若而未圓,生生之謂易。故而為人要常懷虛心,做事要留有退路,處世要懂得知足。
銀漢靜玄,庭浪無紋,天街曾醉美人畔,清輝冷月沁花熏。望罘罳明月,初圓此夕,應共嬋娟茂苑。願年年、玉兔長生,不負清秋景。中國人是有月亮情結的,月光牽動著中國文化中靜默的思緒,中國人的情感,才華,歷史,沉思,似乎都和月的圓缺緊密相連。一句“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一聲長嘆就嘆瞭千年。而那願望與印象都幻化成浪漫與情懷,織就溫馨,也暢敘思念。今夜,無論你是獨在異鄉為異客的孤旅人,還是孝義團圓莫如此的熱鬧身,都萬山不隔中秋月。今夜,願你頭頂有月可賞,嘴中有餅可嚼,身旁有人可愛,心裡有人可念。
點評:月圓中秋月,有佳人,有朋友,有親人,有思念,有桂花釀,加上讀一篇如此雅趣的文章,圓滿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