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不驚人死不休(191)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2016-12-05 11:00:13
心理:
真正能夠使人成長的,是一個人的學習、反思、總結能力,而不是所謂的傷害。我們清醒地穿過夢境,我們自己隻不過是過去歲月的一個幽靈。——卡夫卡為什麼會出現『認床』這種現象呢?『初夜效應』是大腦的一種保護機制,我們的大腦會因為陌生的新環境『保持警惕』來保護我們自身的安全,以應對不可預計的潛在威脅。有人會利用善意、信任和悲憫之心,有時人們會敗給這個世界深不可測的脆弱和威嚴,敗給人性的復雜和深不可言。就像毛姆說的:“我那時還不瞭解人性多麼矛盾,我不知道真摯中含有多少做作,高尚中蘊藏著多少卑鄙,或者,即使在邪惡裡也找得著美德。”林語堂說過,中國人有一種叫做“老滑”的國民性。它讓人們不會為真誠而落淚,卻會為煽情而痛哭;不會為智慧而贊嘆,卻會為機巧而驚呼。林語堂沒有說到的是,老滑的背後是怕。老滑得那麼好,怎麼可能飛得起來呢?絕大多數人的毛病,尤其是年輕人的,是這條:本事太小,而自尊又太多。本事太小,意味著你本身並無太多價值,可替代性很強,他人很難給予你想要的尊重。自尊太多,代表著你心理相對脆弱,很容易受傷,他人的忽視、冷遇和批評,你敏感地接受,並在內心放大,一不小心就生氣、就對抗。懂得保持距離,適當地離開,到懷念時再相見,這樣的關系,遠比永恒地黏在一起更長久新鮮。很多女人自尋煩惱,就是太執著把愛人留在自己的視線內,令對方窒息,自己難受。遠一點的風景,多一點想象和希冀。這是我們在枯死的生活中渴望旅行的最大意義。這世上,最容易出軌的男人就是這種有強烈補償自己心理的男人。和這類男人生活,最鬱悶的從來不是他們容易出軌,而是他們從心底裡認為,無論他們犯瞭什麼錯,那都是別人的錯。負面思維,用一切事件滋養自己負面情緒:朋友活得好,他長嫉妒;朋友活不好,他長輕慢;他人總是有毛病;現在總不如昨天;商業就是欺詐;愛情從來都是騙人;男人沒一個好的;女人都很虛偽……負面思維的功效是緩解自己的焦慮:我活得不好,都是你們的錯。這非常輕松,令人上癮。是失敗者的海洛因,隻要一口,失敗的痛感就消失瞭。負面思維的一個重要信號就是你太容易被陌生人的事件(包括公眾人物)激怒,他們的行為不合你的道德規范,就令你有復仇的欲望。情緒化的人,之所以易於走向理性的反面,是因為情緒這東西具有著強效的思維閉鎖功能,是一種思維降維的負面工具。而智慧是一種高維度的思維,它能夠從時間、從空間、從人性等各個不同的維度,看到比我們內心感受更全面的外部場景,能夠獲得更全面的認知。
教育:
每個專業的人,都要有他專業的“良知”。即使外行人無法察覺,也要自我審核。大多數父母對子女的幹涉,除瞭有的父母有強大的控制欲外,還因為他們不相信你的眼光,覺得你無法規避生活中遇到的陷阱;他們也不相信你的生活能力,覺得你離開瞭他們,生活必定會變得一塌糊塗;他們更不相信你已經能夠獨立撐起自己的生活瞭。所以,與其抱怨他們,不如趕緊努力,用實力證明給他們看,其實你已經不是他們眼中的孩子瞭,你已經有瞭獨立飛翔的能力,相信到瞭那一天,大多數父母會選擇放手和祝福。人的天性具有強依賴性。他原本有80%的能力,苦求你雪中送炭,出手相助,成就他100%的事業。但當你伸出手時,對方心裡自然而然生出的依賴心理,就會讓他的能力,忽悠一下子降到60%,結果你付出瞭,仍然是無濟於事。你再加把勁付出,對方再接著沉陷——所以這世上最大的善行,是激發出對方內心中強大的生命動力,讓他也成為偉岸的營建者,而非始終停滯在渴望救助的狀態中。隻是,成就一個人的成長意識,遠比扔幾個小錢兒過去,要難得多。有些蠢萌孩子,抱怨自己不是富二代——可你哪怕是富八代,不是自己賺來的財富,也彌補不瞭你空虛的心。父母有錢,最多讓你免於餓死凍死,而生之於世的情感需求、受人尊重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和獲得心靈徹底自由的需求,所有這些,隻能靠自己來完成。你的人生隻屬於你自己。一個好演員意味著什麼?演技該怎麼衡量?應該用哪種表演方式?對於一般演員而言,演什麼像什麼已經算得上是非常高的評價。但對這個演員來說,這種評價似乎對他還不能算公正,他不僅是像所扮演的劇中角色,簡直可以說,他演什麼,就是什麼。我也經常勸人堅持,但不是勸人死堅持,而是戰略性堅持。有時候,不是路走到盡頭,而是該轉彎瞭。——蕭秋水柏拉圖說過一句話:“教育非他,乃心靈的轉向。”印度哲學傢克裡希那穆提寫瞭一本書《教育就是解放心靈》。解放心靈,按柏拉圖的語境來說心靈究竟應該轉向哪裡?我認為是轉向愛、轉向善、轉向智慧。最好的教育就是適合,適合每個孩子各自的成才路徑。教育的新常態就是要摒棄浮躁、功利,回歸到教育規律,慢慢地、靜靜地、悄悄地做,不浮躁、不顯擺,一定會有我們想要的結果。那個時候我們的孩子不管是分數、才能,還是能力都很好,他們的靈魂也很豐滿。在主題閱讀時,首先出現的困難是如何確定你的主題。比如你想研究“愛”,你會發現,人類的幾乎沒有不被稱作是愛的行為,隻是稱呼方式不同而已,再繼續延伸,宇宙的萬事萬物幾乎都是關於愛,有些教材甚至認為天體的運轉是受到愛的啟發。因此,可能你會把主題改為人類的愛,但是在你讀瞭幾本書之後,發現這個主題還是很龐大,於是你又改為人類的愛情,然而人類的愛情也有很多,於是你又再次修改瞭你的主題。可以看到,我們在做主題閱讀時,會隨著我們閱讀的深入而更換或者細化主題,因此很有可能,你要在閱讀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才能真正確認你要研究的是什麼。——《如何閱讀一本書》一個善於發問的人,往往兼具瞭說和聽的本領,他們懂得先放下自我,聽懂別人的真實想法,再找到最合適的機會出口。在現實的生活工作中,當我們把說和聽的功課完成後,接下來需要修煉的就是問。——《和誰都能聊的來》無論是說話,還是寫文字,都需要學一點講故事的套路。《金字塔原理》中推薦的SCQA,就是講一個好故事的典型套路。背景(Situation):由大傢熟悉的情景引入...;沖突(Complication):這會帶來怎樣的矛盾?疑問(Question):那應該怎麼辦?回答(Answer):提供可行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