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6:38:02
名師指路成瞭終點,也成瞭唯一。成功人士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瞭名師,人們也順理成章地認為,百無一用是書生,行萬裡路多折騰,人那麼多看不完,曲線救國多困難,名師指點,可以多快好省,直通羅馬。於是成功學大師的講座總是爆棚,你寧可花費很多時間去聽一個速成班培訓,也不願意花上幾個晚上的時間去閱讀一本書。你總會提問著,我應該怎樣做才可以怎樣怎樣。你也會去問,做哪個行業比較好,比較有前途。誠惶誠恐的內心已經在哭訴著:我輸不起,我必須得做對行業。已經沒有時間再經得起我的浪費瞭。
探索是需要時間的,試錯是需要代價的,堅持是需要耐心的。盡管千百年來總有一句話在告誡著人們“欲速則不達”,人們也深深地明白其中的道理,明白成長是需要一個小時一個小時慢慢熬出來的。可是又有另外一個充斥著惡魔般的聲音總在不遠的地方輕蔑著:看,隔壁傢的王XX畢業不到三年就晉升為大公司的大客戶總監;瞧,你小學的同學現在都結婚生孩子瞭,房子車子全齊瞭,現在翹起二郎腿等著手下給他賺錢呢……你有時間,但是你花不起時間;你擁有青春,但是卻在拼命地追逐,唯恐落下。在一次次的追逐和比較中,你渴望擁抱確定,但卻在一次次尋找確定的途中,蹉跎瞭歲月。
追逐更快,反而更慢。
四. 雙十一,瘋搶的節奏和後果
“雙十一”節的搶購狂潮已經過去,馬雲創造瞭一個350個億的神話。但是關於雙十一節的話題並沒有因為時間的推移而褪去。網友們更是大吐苦水,說“雙十一”沒有買到打折貨,有的說買回來一堆沒有用的東西,有的甚至聲稱“雙十一”就是一場騙局。馬雲和電商們才不管這些,市場無對錯,利潤才是硬道理。
苦瞭網友們,苦就苦在沒有慢下來思考問題。“僅有‘雙十一’一天,隻有‘雙十一’一天”,“過瞭今天沒有明天”,“今天才劃算昨天不劃算”。一種被媒體和電商們渲染的急迫環境籠罩著我們,我們已經毫無免疫力,要麼不開淘寶,要麼瘋狂陷進去。“不管有沒有用,雙十一有優惠,先買回傢存著。”“過瞭雙十一,以後就沒這機會瞭。”可是,事實的結果是,網友們因為買多可以打折而支付瞭更多本不該被花掉的成本。而網友發現更加坑人的是,雙十一過後很多天,買的那件商品依然還是那個價錢,甚至出現更便宜的情況。
網友們在跟商傢的博弈中再一次敗下陣來。
快節奏需當慢思考。
五. 懷舊的80後
每一個80後的內心深處都藏著一片純真的凈土。那是屬於這個群體共同的美好回憶。有人曾經指責和批判“80後”是垮掉的一代,也有人說80後不能擔起社會的重任,總是活在過去,在沒有經歷青春的時候就已經在緬懷逝去的童年。我想,我們不是活在過去,我們更不是擔不起社會的重擔,我們隻是在尋找著這個時代某些缺失的東西。進而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尋找他們安放的傢。網絡脫口秀紅人羅振宇曾經在他一期《羅輯思維》視頻裡面講道:“80後,70後有你們90後這代人終其一生都沒有擁有而且享受過的東西,這種東西叫懷舊……”90後出生的一代的童年在互聯網和時代的劇烈變革下成長,時代的更新太快太快瞭,他們甚至還未曾瞭解某一樣東西的誕生時,這樣東西已經在無聲無息地在走向消亡。
人們也不難理解,80後男生的金庸夢,一直都帶著,從未遠去。說不完的江湖恩怨,道不盡的兒女情長。每一個金庸筆下的江湖故事的最後,都在訴說著對美好生活願望的向往,那種經典一直無法復制。
人們也不難理解,80後女生的瓊瑤夢,一直都帶著,也從未遠去。那種撕心裂肺對愛的執著,那種纏綿悱惻的癡情對話,都在保留著對純真的愛的最好詮釋,那種經典也從未被超越。
人們也更不難理解,為什麼黃傢駒去世到現在已經二十年瞭,他的靈魂從未遠去。《海闊天空》、《光輝歲月》、《再見理想》總會在我們每一次的朋友唱K聚會中響起,總會在我們失落彷徨的時候響起,總會在我們這個時代最需要他的時候響起。他是“理想”“奮鬥”的代名詞。
他們是這個時代,我們尋找到的一點點奢侈的慢。
快一步,有可能會喪失性命,就像那個摩托主一樣;快一步,也有可能信仰缺失。我們的時代已經到處都充斥著快,即便你再快,總有人比你更快。你再拼命奔跑,到最後,會不會忘瞭當初為什麼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