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的樂趣

2016-08-13 17:06:40

假設我相信上帝(其實我是不信的),並且正在為善惡不分而苦惱,我就會請求上帝讓我聰明到足以明辨是非的程度,而絕不會請他讓我愚蠢到讓人傢給我灌輸善惡標準的程度。假若上帝要我負起灌輸的任務,我就要請求他讓我在此項任務和下地獄中做一選擇,並且我堅定不移的決心是:選擇後者。

假如要我舉出一生最善良的時刻,那我就要舉出剛當知青時,當時我一心想要解放全人類,絲毫也沒有想到自己。同時我也要承認,當時我愚蠢得很,所以不僅沒幹成什麼事情,反而染上瞭一身病,丟盔卸甲地逃回城裡。現在我認為,愚蠢是一種極大的痛苦;降低人類的智能,乃是一種最大的罪孽。所以,以愚蠢教人,那是善良的人所能犯下的最嚴重的罪孽。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決不可對善人放松警惕。假設我被大奸大惡之徒所騙,心理還能平衡;而被善良的低智人所騙,我就不能原諒自己。

假如讓我舉出自己最不善良的時刻,那就是現在瞭。可能是因為受瞭一些教育,也可能是因為已經成年,反正你要讓我去解放什麼人的話,我肯定要先問問,這些人是誰,為什麼需要幫助;其次要問問,幫助他們是不是我能力所及;最後我還要想想,自己直奔雲南去挖坑,是否於事有補。這樣想來想去,我肯定不願去插隊。領導上硬要我去,我還得去,但是這以後挖壞瞭青山、造成瞭水土流失等等,就罪不在我。一般人認為,善良而低智的人是無辜的。假如這種低智是先天造成的,我同意。但是人可以發展自己的智力,所以後天的低智算不瞭無辜——再說,沒有比裝傻更便當的瞭。當然,這結論絕不是說當年那些軍代表是些裝傻的奸邪之輩——我至今相信他們是好人。我的結論是:假設善惡是可以判斷的,那麼明辨是非的前提就是發展智力,增廣知識。然而,你勸一位自以為已經明辨是非的人發展智力,增廣見識,他總會覺得你讓他舍近求遠,不僅不肯,還會心生怨恨。我不願為這樣的小事去得罪人。

我現在當然有自己的善惡標準,而且我現在並不比別人表現得壞。我認為低智、偏執、思想貧乏是最大的邪惡。按這個標準,別人說我最善良,就是我最邪惡時;別人說我最邪惡,就是我最善良時。當然我不想把這個標準推薦給別人,但我認為,聰明、達觀、多知的人,比之別樣的人更堪信任。基於這種信念,我認為我們國傢在“廢黜百傢,獨尊儒術”之後,就喪失瞭很多機會。

我們這個民族總是有很多的理由封鎖知識、鉗制思想、灌輸善良,因此有很多才智之士在其一生中喪失瞭學習、交流、建樹的機會,沒有得到思想的樂趣就死掉瞭。想到我父親就是其中的一個,我就心中黯然;想到此類人士的總和有恒河沙數之多,我就趨向於悲觀。此種悲劇的起因,當然是現實世界裡存在的種種問題。偉大的人物總認為,假設這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像他期望的那樣善良——更確切地說,都像他期望的那樣思想,“思無邪”,或者“狠鬥私字一閃念”,世界就可以得救。提出這些說法的人本身就是無邪或者無私的,他們當然不知邪和私是什麼,故此這些要求就是:我沒有的東西,你也不要有。無數人的才智就此被扼殺瞭。考慮到那恒河沙數才智之士的總和是一種難以想像的龐大資源,這種想法就是打算把整個大海裝入一個瓶子之中。我所看到的事實是,這種想法一直在實行中,也就是說,對於現實世界的問題,從愚蠢的方面找辦法。據此我認為,我們國傢自漢代以後,一直在進行思想上的大屠殺;而我能夠這樣想,隻說明我是幸存者之一。除瞭對此表示悲傷之外,我想不到別的瞭。

我雖然已活到瞭不惑之年,但還常常為一件事感到疑惑:為什麼有很多人總是這樣地仇恨新奇,仇恨有趣。古人曾說: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但我有相反的想法。假設歷史上曾有一位大智者,一下發現瞭一切新奇、一切有趣,發現瞭終極真理,根絕瞭一切發現的可能性,我就情願到該智者以前的年代去生活。這是因為,假如這種終極真理已經被發現,人類所能做的事就隻剩下瞭依據這種真理來做價值判斷。從漢代以後到近代,中國人就是這麼生活的。我對這樣的生活一點都不喜歡。

我認為,在人類的一切智能活動裡,沒有比做價值判斷更簡單的事瞭。假如你是隻公兔子,就有做出價值判斷的能力——大灰狼壞,母兔子好;然而兔子就不知道九九表。此種事實說明,一些缺乏其他能力的人,為什麼特別熱愛價值的領域。倘若對自己做價值判斷,還要付出一些代價;對別人做價值判斷,那就太簡單、太舒服瞭。講出這樣粗暴的話來,我的確感到羞愧,但我並不感到抱歉。因為這種人士帶給我們的痛苦實在太多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