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7:13:16
幾年後,林登·約翰遜把自己的總統職位給搞砸瞭,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不知道自己是聽者型的人。他的前任約翰·肯尼迪是個讀者型的人,他搜羅瞭一些出色的筆桿子當他的助手,要求他們每次進行當面討論之前務必先給他寫通報。約翰遜留下瞭這些人,他們則繼續寫通報。可是他顯然根本看不懂他們寫的東西。不過,約翰遜以前當參議員時曾經表現非凡,因為議員首先必須是聽者型。
沒有幾個聽者型的人可以通過努力變成合格的讀者型——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的努力,反之亦然。因此,試圖從聽者型轉為讀者型的人會遭受林登·約翰遜的命運,而試圖從讀者型轉為聽者型的人會遭受德懷特·艾森豪威爾的命運。他們都不可能發揮才幹或取得成就。
○ 我如何學習
要瞭解一個人的工作方式,需要弄清的第二點是,他是如何學習的。許多一流的筆桿子都不是好學生——溫斯頓·邱吉爾就是一例。在他們的記憶中,上學往往是十足的折磨。然而,他們的同學有這種記憶的卻很少。他們可能在學校裡得不到什麼樂趣,對他們來說上學的最大痛苦是無聊。有關這個問題的解釋是,筆頭好的人一般不靠聽和讀來學習,而靠寫來學習,這已成瞭一種規律。學校不讓他們以這種方式學習,所以他們的成績總是很糟糕。
所有的學校都遵循這樣的辦學思路:隻有一種正確的學習方式,而且人人都得遵從。但是,對學習方式跟別人不大一樣的學生來說,被迫按學校教的方式來學習就是地獄。實際上,學習大概有六七種不同的方式。
像邱吉爾這樣的人靠寫來學習。還有些人以詳盡的筆記來學習。例如,貝多芬留下瞭許多隨筆小抄,然而他說,實際上他作曲時從來不看這些隨筆小抄。當被問及他為什麼還要用筆記下來時,據說他回答道:“如果我不馬上寫下來的話,我很快就會忘得一幹二凈。如果我把它們寫到小本子上,我就永遠不會忘記瞭,也用不著再看一眼。”有些人在實幹中學習。另一些人通過聽自己講話學習。
我認識一位公司總經理,他把一個平庸的小傢族企業發展成行業領軍企業。他是一個通過講話學習的人。他習慣於每周一次把全體高層管理人員召集到他的辦公室,隨後對他們講上兩三個小時。他總是提出政策性問題,在每一個問題上提出三種不同觀點。但他很少請這幫同事發表意見或提出問題,他隻需要聽眾聽他講話。這就是他的學習方式。雖然他是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但是通過講話學習絕不是一種少見的方法。成功的出庭律師也以同樣的方式學習,許多診斷醫師也是如此(我自己也是這樣)。
在所有最重要的自我認識當中,最容易做到的就是知道自己是怎樣學習的。當我問人們:“你怎麼學習?”大多數人都知道答案。但是,當我問:“你根據這個認識來調整自己的行為嗎?”沒有幾個人回答“是”。然而,知行合一是取得成就的關鍵;如果知行不合一,人們就會無所作為。
我屬於讀者型還是聽者型?我如何學習?這是你首先要問自己的問題。但是,光這些問題顯然不夠。要想做好自我管理,你還需要問這樣的問題:我能與別人合作得好嗎?還是喜歡單槍匹馬?如果你確實有與別人進行合作的能力,你還得問問這個問題:我在怎樣的關系下與他人共事?
有些人最適合當部屬。二戰時期美國的大英雄喬治·巴頓將軍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巴頓是美軍的一名高級將領。然而,當有人提議他擔任獨立指揮官時,美國陸軍參謀長、可能也是美國歷史上最成功的伯樂,喬治·馬歇爾將軍說:“巴頓是美國陸軍造就的最優秀的部下,但是,他會成為最差勁的司令官。”
一些人作為團隊成員工作最出色。另一些人單獨工作最出色。一些人當教練和導師特別有天賦,另一些人卻沒能力做導師。
另一個關鍵的問題是,我如何才能取得成果——是作為決策者還是作為顧問?許多人做顧問時的表現會很出色,但是不能夠承擔決策的負擔和壓力。與此相反,也有許多人需要顧問來迫使他們思考,隨後他們才能做出決定,接著迅速、自信和大膽地執行決定。
順便說一下,一個組織的二號人物在提升到一號職位時常常失敗,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最高職位需要一個決策者,而一個強勢的決策者常常把其信賴的人放在二號位置,當他的顧問。顧問在二號位置上往往是很出色的,但是換到一號位置,他就不行瞭。他雖然知道應該做出什麼樣的決定,但是不能接受真正做決定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