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3 17:47:58
在某種意義上,二十歲左右的這一代人,或許是最不幸的一代。他們生活在物質、資訊過分豐沛、精神與價值卻如此匱乏的年代,也是一個技術手段不斷革新的年代,目的和意義卻消失瞭的年代。
我覺得許知遠先生隻是提瞭個問題,並沒能給出解決的途徑,尤其是那種可行性的辦法,這種發牢騷卻是比不過韓寒對社會問題的真知灼見。
引用一些觀點:
耿文葉:
中國大學生的本質不是創新,而是順從。創新的大學生無論是失敗還是成功,我們都可以稱之為精英,一群順從的人,隻會低下頭,無論今後的成就多麼大,都不能算是精英。當社會用正常人的眼光看待這群孩子的時候,我覺得,有些問題就能很好避免,甚至,還會出現精英。當我們仰頭看的時候,發現,他們比我們還矮小,這其實是很悲觀的。當我們把所有的期望都強加給孩子的時候,你會發現,他們就是我們的山寨版。放開雙手,讓他們有翅膀的去飛,有腳的去跑,有愛的去做公益……你會發現,他們真的就成瞭精英。
蔡津津:
在國內的各種高校排行榜裡,北大清華,浙大南大,復旦交大依然排在前列,可在世界各種高校排名榜裡,大陸的高校不僅落後於日本的東大,連香港的港大,科大都不如。中國需不需要精英群體?需不需要精英式的大學?難道名校像普通學校一樣甘為培養大眾學生?
茅於軾的觀點:
我提倡精英主義,看看英國就好瞭,這個國傢真不容易,幾百年沒怎麼大亂過。我寫瞭篇文章《社會必須由精英治理》,像我們過去搞大飛機,政治掛帥,找一幫貧下中農,中專生來搞就是搞不起來,現在由專傢來搞就搞起來瞭。
我提倡社會鼓勵精英,但精英必須代表草根的利益,得有責任感。精英就是專傢,專傢治國。但光是精英,他們不代表草根的利益,這個問題就大瞭。英國人瞭不起的地方就在這兒,英國始終由精英治理,社會穩定,從13世紀就有大憲章瞭,英國確實對人類作出巨大的貢獻,不管在社會方面還是在自然科學方面。這個國傢太瞭不起瞭!
肖雪慧:
大學是培養精英的地方。但美國大學致力於把追求傑出與貼近社會大眾這似乎沖突的目標融為一體,內蘊於這努力之中的,是與民主社會主流價值相契合的精英觀:社會精英是能夠引領國傢正道而行的中堅分子,無論處在什麼位置上,能力、責任、平民心態或平民情懷都是不能少的。
有強烈占有意識和享受意識卻匱乏付出和責任意識的“精英”,中國向來就不缺少,現在更是多如過江之鯽。有強烈占有意識和享受意識卻匱乏付出和責任意識的“精英”,中國向來就不缺少,現在更是多如過江之鯽。因為,這裡擁有能讓“特權精英”如魚得水的環境,這裡的社會氛圍也特別適合這種“精英意識”滋生繁衍。而一些“特權精英”因為身居社會高端,不管在政界、商界或學界,這批人為禍社會之大、之深,遠非其他為禍者所能及。令民眾和國傢深受其害的權力濫用,權錢、權學、錢學之間的交易和結盟,劫持和私分社會資源,用胡說八道去擾亂和顛倒人們的是非……哪一樣不是這批人所為!“特權精英”——精英乎?禍害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