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打坐時為什麼會腰酸腿疼_如何解決打坐中的腰酸腿痛問題?

打坐時為什麼會腰酸腿疼_如何解決打坐中的腰酸腿痛問題?

時間:2020-01-08 16:57:01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打坐時為什麼會腰酸腿疼?如何解決?

打坐時腰酸腿疼的原因

按佛教來講的坐法和手印有很多種,而且各有千秋,不同的坐法和手印也會不同程度地影響到整個身體的氣血運行和精神狀態。打坐確實是一種非常有益於身心健康的修行方法。可是我們在初學靜坐打手印時,往往會感到手、腳、腿、腰部疼痛。

這些疼痛來自於三個方面:

其一、由於尚未習慣打坐的姿勢,雙腳雙腿擠壓造成疼痛,如腳掌、小腿關節連接處、膝蓋處的疼痛。另外,腰部在靜坐中要求端正挺直,與平常的狀態有異,如果腎氣的能量比較虧虛的人,會很容易腰痛。所以,我們在打坐靜修時,身心要盡量放松,不要緊張,也不能著急,可以首先多做幾次深呼吸,然後慢慢地將心安定下來,最後身心輕松而愉悅地坐下來。

其二、由於打坐而引發的能量經過瞭陳疾舊患之處,氣沖病灶所致的反映,或者身體虛弱時,因外在的邪氣引發瞭疾病而造成的。因此,我們應該好好下功夫保養身體,抓緊治療陳疾舊患,這樣才能有好的打坐修行的資本,精進修行以增添能量。

其三、由於打坐產生的能量啟動非常強旺,但經過一些主要穴道時不易通過之故,更會引起劇烈的疼痛,因為痛則不通、通則不痛,因此,我們要養成經常鍛煉身體的好習慣,多運動,多活動,同時堅持打坐,保持身心的寧靜。

以上三方面的疼痛是依此次第而進行的;第一層次的疼痛大部分發生在初學打坐者的身上,因此,初學者必要忍耐而堅持打坐靜修,才能克服疼痛。第二層次的疼痛是在能量已開始發動,但還沒有完全開通期間,能量循經絡氣脈而行走,通過以前受傷的宿疾,或在其它因素的影響下,血氣運行受阻而引發疼痛。第三層次的疼痛是在經過最難通過的環跳穴(膽經、膀胱經)時,若能通過此穴位的人,一般而言,就能用雙盤久坐,也就較容易進入三禪以上的層次。

打坐時如何解決腿痛腰酸的問題?

打坐初期都會遇到腿痛腰酸現象,其原因主要是真氣不足,以及腰椎、尾椎、腿部和腰部不通暢。

解決方法如下:

(1)打坐時身體要松直,不要彎腰弓背。

(2)要解決腿痛問題,必須把會陰、長強(尾骨尖處)所處的海底輪守開,因為腿部是由腰椎、尾椎所控制,最關鍵的既是海底輪。

(3)打坐的時間長短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時間短,等於水未燒開就已關火,天天如此,一輩子也燒不開一壺水。因此,在打坐中,當腿出現痛麻之感時,盡量不要去想腿,此時會越想越痛,越想越難忍。此時可以用轉移註意力的方法,意守觀想其他部位,也可以出聲念咒、念佛,可減輕腿部痛麻。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忍,你想反正死不瞭,腿也壞不瞭,由它去吧。時間一長,一旦氣沖過去就不再痛瞭。

(4)打坐時心是否清靜,也關系到打坐的時間長短和腿是否痛麻。心若清靜,打坐的時間在不知不覺中自然延長,腿痛也會很快沖過。要想做到心清靜,關鍵要少吃,日中一餐或者辟谷,對打坐時保持心清靜非常有利。

(5)在打坐初期,如果腿痛的實在難忍時,可以稍微抬一抬臀部兩邊,使氣沖過去。如果還不行,可將腿松開幾分鐘後再繼續盤。逐漸就不痛瞭。

(6)打坐時意守在海底輪,用出聲念咒的方法,比如念:嗡、啊、哞,一口氣隻念一個字,拖長聲音,出聲並加重鼻音,觀想在海底輪振動,聲音從中脈向四外擴展,每次可念半小時至一小時左右,很快既可沖開海底輪,可早日沖開腿疼之關。這種方法不僅可以沖開雙腿,而且還可以開各個脈輪、消除病灶、開中脈、出性光、消業障等。這些作用都經過瞭反復的驗證。

(7)另外,對於初學打坐的人來說,打坐的座墊也很重要。筆者平時看到不少人打坐時坐著又厚又軟的海棉座墊。這種座墊坐上後中間下陷,下陷的越深,向上反彈壓迫臀部的反作用力越大,反而壓迫瞭會陰穴和長強穴,不利於腿部的氣血通暢。靜坐時,如果盤坐,可在臀部墊高一寸左右,以各人舒適為度,須使陰囊、會陰不受壓迫。因此,要選擇不硬不軟的坐墊。而且在打坐時隻能坐在座墊的前三分之一處,不可壓住會陰穴,方能保持氣血的暢通。

註:靜坐時要調整好全身上下內外整體放松,要做到直而不僵,松而不癱。松的關鍵是“眉心舒展,面帶微笑”。眉展面松則全身各部位都達到松馳狀態。

靜坐時兩手的姿態可根據個人修煉的需要,兩手掌心向上,放松自然地放在腿上。頭部有病的,如高血壓、腦血栓患者,可手心向下空掌扣在雙腿上。根據自己的需要,也可以呈聚氣印、大光明印、蓮花印、養氣印、定印等。

靜坐時要兩眼微閉,但不要立即閉上。靜坐一會,待心平氣和之後,慢慢下垂。如易昏睡者,兩眼微開,垂簾即可。舌尖輕抵上腭,當口內生津充溢時,分三小口咽入下丹田。

附:打坐的姿勢

觀息無常,久則無貪、無憂;著意聞薰,思惟、修學,定能趣向解脫。約現實利益說:身體健康,心境寧靜,思想靈明,氣質調柔,從和平中涵養德性、德行,利樂自他。

習靜坐,必需具有耐性、恒心和毅力,才能有成。

體態姿勢(調身)

靜坐時首先要調整好坐姿,一般可以做到雙盤的盡量雙盤,做不到的,也可單盤、散盤。也可坐在凳子上,但要坐在凳子的前三分之一處,會陰穴(小便與肛門兩陰之間)不可壓在凳子下面。因會陰穴處於足三陰、足三陽及任督兩脈的交通要道,此穴一堵,八脈皆不通,故一定要註意此穴的重要。

但是,在能雙盤的情況下盡量要雙盤打坐。過去有一“鬼逼”禪師的典故:一出傢人在外出回寺的路上正遇下雨,在橋下避雨時雙盤打坐,此時他天耳聽到有兩個小鬼路過,看見此處有一座金塔,就說:“這裡有一座金塔,咱們拜這個金塔吧”。這出傢人坐瞭一會腿酸瞭,就改成瞭單盤,此時又聽見兩個小鬼說:“剛才還是金塔,怎麼這會兒又變成銀塔瞭?銀塔咱也拜。”又過瞭一會兒,出傢人腿痛瞭,又改成瞭散盤,又聽見兩個小鬼說:“怎麼這會兒銀塔又變成銅塔瞭?銅塔咱也拜吧。”又過瞭一會兒,出傢人腿麻瞭,幹脆把腿伸開瞭。此時又聽見兩個小鬼說,這原來是個泥巴塔,騙咱們拜瞭半天,打它。”出傢人聽見小鬼要打他,嚇得爬起來就跑。從此以後打坐時再也不敢亂動瞭,一直保持著雙盤的姿勢。後起法號“鬼逼禪師”。這個典故可以說明,各種不同的盤坐姿勢有著不同的埸能和效果。

年歲較大的也可以散盤或坐凳子(坐凳子時要坐凳子的前三分之一處,不可壓住會陰穴),無論盤坐或坐凳,都必須註意姿勢端直,脊柱正直,身體不傾不斜,不可依柱靠背,這是至關重要的姿態。人們多愛享受,所以平時坐沙發,靠椅子,使脊柱多處彎曲,肌肉拉緊,緊而不通,長時間牽拉使肌肉內產生條索狀硬條。通過看光功能或天眼的觀察,脊椎因堵塞不通時,人體內運行的氣流和能量就會從此處外溢,使身體受損。其原理如同水渠,某處堵塞,水流受阻則會憋漲而潰口外流,下遊流量則會明顯減少。人體的神經由大腦通向脊柱,由脊柱兩旁外伸,脊椎不通則壓迫神經、脈輪和內臟。另外,脊柱是督脈的循行路線,督脈又是陽脈之海,是主幹道。因此,平時身體的直與不直對脊柱影響極大。那麼,在長時間的靜坐時,氣流增強,要求坐直就顯得更為重要,如不坐直,一旦堵塞,能量聚集在某處造成不通,則比平時更甚。

初學盤坐時,腿腳會出現麻木酸痛,必須忍耐。練習久後,漸進於自然。當麻木到不能忍受時,可將兩腿上下交換,如果實在不能忍受可暫時松開,等麻木消失後再盤。如能十分忍耐,任其極端麻木,漸至失去感覺,此次如能自然恢復原狀,經過此階段,幾次之後,盤坐時便不會再麻木瞭。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