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佛教>南安石亭綠是什麼茶_石亭綠茶的由來_石亭綠茶介紹

南安石亭綠是什麼茶_石亭綠茶的由來_石亭綠茶介紹

時間:2020-03-02 16:53:04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佛教

南安石亭綠屬條形炒青綠茶,原名為蓮花峰茶,創制於明代,為歷史名茶,原產於福建省南安市豐洲鎮桃源村,因“石亭寺”而得名。外形緊結,身骨重實,香氣芬芳馥鬱,清高持久,滋味濃厚甘鮮,回甘生津,有“三綠三香”的品質特點。

“三綠”即色澤銀灰帶綠、湯色清澈碧綠、葉底明翠嫩綠,是三綠之美;“三香”則是指它在不同季節的不同香韻,隨著季節的變化呈現出綠豆香(春茶)、杏仁香(冬茶)、蘭花香(秋茶),是三香之譽。於1952年被農業部定為歷史名茶。1954年周恩來總理在萬隆會議上用於招待亞非各國朋友與記者。

南安石亭綠是什麼茶?石亭綠茶的由來與介紹

豐洲以歷史悠久,山川秀麗著稱。桃源村位於古城泉州之西,村內蓮花峰產茶歷史悠久,與名山九日山對峙,古稱“蓮花巖”,以其峰開八,石若蓮花而得名,是名茶石亭綠的主產地。蓮花峰山上巖石多風化,礦質元素豐富,受海風影響,常年雲霧繚繞,年均氣溫21°c,相對濕度78%,濕潤宜茶,呈一派“四序有花常見雨,一冬無雪又聞雷”的終年春色。

石亭綠茶是桃源村人世代種植的重要農作物,桃園村人種茶的傳統起源於蓮花峰上的僧侶。據說桃源村的先民遷居此地後,便在蓮花峰上以農耕為生,一日一位村民正在山上幹農活時突然間肚子疼痛難忍,山上寺廟中的僧人便拿出隨身帶的茶葉喂他吃下,不久他便恢復健康。村民們驚訝茶能夠治病的功效,便向僧人討瞭茶苗,開始在山上種植。而僧人又是如何得到這片能醫人治病的茶葉呢?

蓮花峰自古吸引四海佛僧來修禪打坐,因此這裡有許多關於僧人和茶的故事。南宋後期,蓮花峰寺廟的住持凈業一日夢見觀音用聖水澆灌石蓮花瓣中的茶苗,驚醒後他根據夢中所見認真尋找,果然在相同位置的蓮花石間發現新的茶樹,采其芽葉,制茶後沖泡,芳香醇爽,極度提神,於是他便精心培育,細加采制,將制成的茶作為供佛的珍品。關於第一株茶樹究竟是僧人從四海帶入還是在蓮花峰上被僧人發現已無法考證,但茶通過僧人之手被提高品質,培育擴種這點卻毋庸置疑。

因為茶品上成,再加上產於佛門古剎,使得不少文人騷客慕名而來,品茗鬥茶,留下瞭許多關於茶的石刻。蓮花峰上現存的文人題刻有23方,其中一方是北宋大中祥符四年泉州郡寧高惠連所題的“巖縫茶香”,正面還有北宋詩人傅宗教所題的《蓮花茶懷古詩》,淳熙二十一年(公元1184年)南宋理學傢朱熹和朋友陳知柔結伴來蓮花峰遊玩時也留下瞭一首《遊山感懷詩》。由此可見,在蓮花峰上種茶、采茶、品茶、鬥茶等茶事活動從東晉時期就開始瞭,到瞭宋明清時期達到瞭鼎盛。

南安石亭綠是什麼茶?石亭綠茶的由來與介紹

在蓮花峰的最高處有一奇石,刻有“蓮花荼襟,太元丙子”,這一塊石刻見證瞭八閩茶葉之祖的誕生。“蓮花茶襟”的意思是說在蓮花峰上向四周俯視,隻見茶園如襟如帶、相互縈繞、層層迭迭,盡是綠油油的一片茶樹。而我們今天的“茶”字就是由最早的“荼”字演變而來的;“太元丙子”則是指公元376年,充分說明石亭綠茶早在晉代就已生產瞭。這塊關於茶的石碑因此成為迄今為止福建發現最早的茶事記載,比陸羽在至德、乾元(756—760)年間寫成的《茶經》還要早400年。

明朝正德(公元1506)年間,位於豐洲鎮桃源村海拔120米的蓮花峰建瞭一所石亭供遊人休憩,又取“一蓮花不老”之意,稱為“不老亭”,因為“亭”字更顯通俗和簡練,原本在寺廟內制作的茶葉便以亭命茶,因屬綠茶,又稱“石亭綠”。從此,石亭與茶結下瞭不解之緣。茶以寺名,寺以茶興。自有石亭之後,蓮花峰更是香客不斷,茶客慕名而來,祈佛品茶,石亭綠也隨香客而遠傳。當地客來敬茶之風日盛,遂成為一種民俗。而今當地人仍保持著“一杯香茶、碟咸餘甘”敬客之禮俗。到瞭清道光年間,該寺住持復本禪師帶茶進京,進獻道光皇帝,皇帝贊賞有加,禦賜茶日“上品蓮花”,載譽而歸。今蓮花峰上乃鐫刻著“上品蓮花”四個字。

隨著茶葉的發展,蓮花峰下的茶園發展至幾個山頭,栽培愈加精細,茶樹也加以分類。蓮花峰也從少數僧人種茶發展到眾多農民普遍種茶,並以蓮花峰為中心,烏石山、西坑、石馬山等數十座山間均發展瞭石亭綠茶的生產。此後,南安一帶渡海謀生的人較多,石亭綠便成瞭遊子旅居海外時寄托相思的壓箱之寶,傢鄉有親友要出洋,石亭綠茶便是鄉親送祝"順風”的禮品。

久而久之,華僑嗜飲,石亭綠暢銷南洋。蓮花峰地處閩南,茶樹發芽早,新茶上市也早,華僑在谷雨前就能嘗新茶,因此也被譽為“不老亭首春名茶”。石亭綠以其風格獨特,氣味淳香,甘甜潤喉而聲名遠播,從最初的自產自銷到後來拓展到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以及蘇門答臘、爪哇在內的南洋群島。

石亭綠茶由於豐厚的歷史價值,特殊的文化價值,在五六十年代享譽海外,一度成為中國僑務交流中最重要的禮品。1952年,石亭綠茶被國傢農業部認定為歷史悠久的高貴名茶。1960年,中國土特產進出口公司將其列為出口名茶。然而到瞭上世紀90年代,由於單畝產量小,制作工藝復雜,村民都不願意種植綠茶,轉而種植龍眼,隻在樹叢偏僻角落裡種一些綠茶,導致茶葉年產量銳減,聲名漸沒,石亭綠茶的發展一度陷入瞭低谷。直到2000年,石亭綠茶重新逐漸發展起來。

石亭綠茶的鮮葉原料采摘標準不同於一般紅茶,又區別於烏龍茶,即當嫩梢長到即將形成班芽前,芽頭初展呈“雞舌”狀時,采下一芽二葉,要求嫩度勻整一致,隻可以取其芽而不是取其葉,這種嚴格的標準限制瞭石亭綠茶的產量。石亭綠茶的產量很低,一畝的茶園一年隻產一百多斤的茶葉。不過,經過近十年的舊茶園改造,新茶園開辟,石亭綠茶的種植面積在不斷增加。現在全村已有一千多畝的茶園。與此同時,石亭綠茶也在發展中煥發新的魅力。2009年4月,石亭綠茶在福建省名優茶(春季)鑒評活動中榮獲省優質茶稱號。2012年7月,石亭綠茶又獲得國傢工商總局商標局核準,成為南安第一個國傢地理標志。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