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魏忠賢都能壓著後金在山海關之後 崇禎為什麼會落到自殺的下場

魏忠賢都能壓著後金在山海關之後 崇禎為什麼會落到自殺的下場

時間:2020-02-03 11:37:57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崇禎為什麼壓不住後金,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瞭解,給大傢一個參考。

魏忠賢這個人在歷史上留下瞭重要的一筆,不過現在總的形象都是負面的。不過能在歷史上留名的,多多少少都是有點能力的,今天我們來說一下這個背負臭名的大宦官如何能拒後金於山海關之外的,而勵精圖治的崇禎怎麼就落個自縊煤山的下場呢?

一年,努爾哈赤在盛京“告天”誓師,同時率2萬士兵向明朝發起進攻,後金軍勢如破竹,連戰連捷。這時魏忠賢時年50歲,從掌權之後開始培植自己的閹黨,排除異己,早就在朝廷上站穩腳跟,專斷國政,當時的局面已是“隻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可以說魏忠賢已是明朝的實際掌控人,朝廷大大小小的事都有他說瞭算。從後金開始進攻明朝至魏忠賢被賜死有9年時間,而這段時間後金始終未能踏進山海關。

一、守衛權勢明熹宗朱由校,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但是是一個藝術傢。他沉迷於木匠活,手藝確實還相當的高超。加上魏忠賢擅長溜須拍馬把天啟皇帝忽悠的團團轉,誇他做的木匠巧奪天工,天啟皇帝十分開心,於是將權力交給瞭魏忠賢。後來木匠皇帝朱由校在臨終前囑咐弟弟朱由檢,要重用魏忠賢,可見明熹宗對他的欣賞,魏忠賢明白自己的一切都是明朝朱傢給的,後金打進來,滅亡明朝,自己不可能有好下場的,因此不遺餘力舉全國之財力物力人力支援抵抗後金戰爭。

二、保障軍需。當時的明朝早已走下坡路多年瞭,國庫和正常收稅是沒辦法保障戰爭經費的。對於魏忠賢這個沒有什麼道德觀念的人來說,隻要能撈到錢,不管什麼仁義道德瞭,於是向江南富庶地區的士紳征重稅,不給錢就給命,於是他專權的時候就收瞭充足的軍費。此外重用名將袁崇煥、吳三桂等。在他的概念裡面隻有能不能守住國門,沒有下面的人造反的概念。也許他也害怕,不過在那個時候顧一頭是一頭,他們要造反也是造朱傢的反,天塌瞭有皇帝頂著,皇帝如此寵愛他,結果應該也會比後金進來的要好。如果後金進來瞭,皇帝自己都救不瞭,更別說他瞭。

崇禎失敗的原因一、積重難返,走瞭上百年下坡路的明朝已是千瘡百孔,內地農民起義接二連三,國傢不堪重負,難以在經濟上繼續支持戰爭。崇禎上位之後除掉瞭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重用東林黨,東林黨盡是一些海內士大夫,與魏忠賢的思想就不一樣,他們恪守君臣之道,恪守儒士之道。十分清廉的東林黨則將魏忠賢制定的政策全盤推倒,節省軍費、不向士紳征重稅,後來就導致遼東的軍費難以維持瞭。不過魏忠賢之前已搜刮瞭那麼多年,估計也差不多瞭。

二、崇禎是一個勤奮的皇帝,根據史書記載,他二十多歲頭發就已經白瞭,眼睛就已經長皺紋瞭,經常晚上還在工作,可以說是一個好皇帝。崇禎雖然胸懷大志、努力治國,但他既沒有治理國傢的謀略,也沒有看人的本事,加上他嚴苛、猜忌、多疑,經常斥責大臣們、問罪、砍頭、凌遲,他殘忍和冷酷的程度與魏忠賢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崇禎不僅不相信文武百官,還頻繁地調整官員,17年間,他竟然更換瞭17名刑部尚書和50名內閣大學士。因此造成改國人才短缺,願意為國傢服務的志士既不願意也不敢給朝廷效命。無奈之下,崇禎不得不培養私人力量,重新任用大量更加無能的宦官,最終導致瞭“十萬太監亡大明”的歷史悲劇。後又懷疑袁崇煥謀反,將他給凌遲處死瞭。可以說,是將自己的後方搞的烏煙瘴氣,大明朝的最後一道屏障也被自己親手撕毀瞭,大明怎麼會不亡呢。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