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發頭條歡迎您
發發頭條>曆史>古代王朝中第二任皇帝總會出現亂子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古代王朝中第二任皇帝總會出現亂子 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時間:2020-03-11 15:08:37 來源:網絡投稿   編輯:曆史

對第二皇帝會亂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傢參考。

秦朝,二世皇帝胡亥逼死兄長扶蘇,又殺死兄弟姐妹二十餘人,對百姓施行殘暴統治,最終引發陳勝吳廣起義,在位僅三年就被劉邦滅亡。

西漢,劉邦因寵信戚夫人及其子劉如意,太子劉盈差點被廢掉。劉邦駕崩後,劉盈繼位,呂後專權,廢宗室,重呂氏,呂後死後,諸呂意圖謀反,被陳平、周勃等全部誅殺。

西晉,開國皇帝武帝司馬炎去世後,晉惠帝繼位,外戚楊駿輔政,宗室諸王爭權奪利愈演愈烈,最終爆發八王之亂,將西晉引向覆滅之局。

隋朝,隋文帝楊堅開國,一代明主,可惜其子楊廣奪楊勇太子之位後登基,濫用民力、窮奢極欲,致使全國大亂,被表兄弟李淵奪瞭天下。

唐朝,高祖李淵坐視太子李建成和次子李世民一文一武,分為兩派,明爭暗鬥,並屢屢偏袒太子。李世民為挽回局面,最終搏命一擊,在玄武門殺死瞭長兄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逼迫李淵立退位,自己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

北宋,宋太祖趙匡胤起於行伍,一朝黃袍加身,一代英雄,可惜晚年“斧聲燭影”,皇位卻落在瞭弟弟趙光義身上。宋太宗趙光義眼高手低,兩次北伐,皆告失敗,從此大宋赳赳武夫被文臣視為草芥,徹底淪為“弱宋”。

元朝,開國之主成吉思汗臨死前指定第三子窩闊臺繼位,但蒙古有幼子守傢的傳統,庫裡勒臺制(部落議事會制度)並不同意成吉思汗的決定,最終還是幼子拖雷監攝國政兩年後,重新推舉大汗,窩闊臺勢力比拖雷更強,這才榮登汗位。

明朝,太祖朱元璋還活著的時候,就立瞭嫡長子朱標為太子,可惜朱標體弱早逝,又立朱標之子朱允炆為皇太孫。朱允炆繼位後,強力削藩,逼迫燕王朱棣起兵靖難,最終落瞭個皇位被奪,失蹤不見的下場。

清朝,努爾哈赤生前,意圖將汗位傳給他最愛的兒子多爾袞,可惜他死時,多爾袞隻有一十三歲,年少勢孤,能保住自己的命就不錯瞭,而且他死得很突然,根本就沒有留下遺命,由誰繼位。皇太極實力強大,盟友眾多,這才繼位為汗,不過他死後,孤兒寡母的孝莊和順治也被多爾袞欺負瞭個夠。

以上,戰國之後,由秦至清,除瞭東漢(作為位面之子,劉秀幾無短板),幾乎所有的大一統王朝,到瞭第二任皇帝時,總會出一些亂子,亂子大的甚至把王朝都整沒瞭(秦朝和隋朝),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最多的一個原因還是儲君之爭。如秦朝之扶蘇與胡亥,漢朝劉盈與劉如意,隋朝楊廣與楊勇,唐朝李世民與李元吉,北宋趙光義與趙匡胤之子,元朝窩闊臺與拖雷,清朝皇太極與多爾袞等,幾乎都涉及到瞭儲君之爭,這也是封建王朝皇位制度中最能動搖國本的事件,一個不好,就會弄得滿朝腥風血雨,全國動蕩不休。

其次是第二任皇帝自己本身能力不夠,較第一任皇帝相差太多。如西晉惠帝跟武帝司馬炎相比,那就是個大傻子,“何不食肉糜”就是他說的,史書直接寫他“癡呆不能任事”。明朝朱允炆也是眼高手低之輩,剛一登基就急吼吼地削藩,以天下制一隅,都能被朱棣翻瞭盤。

第三,也是最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一個王朝甫立,無論是制度還是權力分配,都尚不健全,並不能很好地平衡宗室皇族子弟、後宮(如呂後)、開國功臣、封疆大吏之間的關系。第一任皇帝作為開國之主,文才武略兼備,他活著時還能壓住這些矛盾,他一駕崩,無數人的心思就活泛起來瞭,第二任皇帝能力強的還好些(如李世民、皇太極等),能鎮得住場面,能力差的,那就隻能眼看著天下大亂瞭。

參考文獻:《史記》、《前漢書》、《資治通鑒》、《明史》、《清史稿》、《續資治通鑒》、《中國皇帝全傳》

閱讀全文
熱點文章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