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7 18:01:38
子宮內膜異位癥不可輕視
20歲以前的經痛可視為“原發性經痛”,是劇烈的子宮收縮所造成,在子宮發育完全之後會自動痊愈或改善,可以利用各種方法來舒緩解痛。
但20歲以後的“續發性經痛”就不可以等閑視之瞭,因為有許多原因會造成骨盆腔疼痛,如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瘤、子宮內膜異位、卵巢腫瘤、骨盆腔發炎、骨盆腔充血或沾粘。
除瞭發生年齡的不同,這兩種經痛表現的方式也不太一樣。
若是原發性經痛,會一開始就痛,有可能痛得十分劇烈,但時間很短,一天兩天,過瞭就好。
續發性經痛也是在月經剛開始就有感覺,但會越來越厲害,可以持續整個月經周期,甚至在結束之後還在痛。在痛的質和量上,都比原發性經痛來得持久和嚴重。
什麼是子宮內膜異位癥
子宮內膜異位是指原本屬於子宮裡面的內膜組織,跑到子宮外面的地方。它們會散落在腹腔或腹膜的表面,也有可能長在卵巢(稱為巧克力囊腫)或子宮肌層(稱為子宮肌腺癥)。它們的大小不一,可能隻是幾公分的小小突起物,也可以是好幾公分的囊腫。
子宮內膜細胞會隨著卵巢的分泌物而有周期性的變化,當動情素增加時,內膜組織也會增生長大,當動情素和黃體素都下降時,內膜組織便會脫落剝離,以經血的方式流出。
不管是正常待在子宮裡的細胞組織,還是流竄到子宮外面的內膜組織,都會回應荷爾蒙所發出的訊號。因此,黏在卵巢、子宮肌層、甚至腸子上的內膜組織,到瞭生理期也會剝落出血,但這些血液不像子宮內的經血可以順著子宮頸排出,它們被關在體內,不斷的累積。
這些累積物會傷害到周圍的組織,如果在腸胃附近,就容易讓人腹瀉、胃腸疼痛。如果是在卵巢,就會影響到卵巢和輸卵管功能,造成不孕。
簡而言之就是,子宮內膜組織跑到瞭子宮外,並且安瞭傢,但它們依然服從荷爾蒙的召喚。到瞭生理期也會剝落出血。
那麼如何判斷你的痛經是不是子宮內膜異位癥呢?
“五痛”訊號:可知子宮內膜異位癥
子宮內膜異位最明顯的癥狀就是不正常的經痛,但這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警訊。因為很多妹子都以為是每個月要來的“好朋友”,一忍再忍,而沒有特別註意。殊不知,這與經痛有著天壤之別。如果你有以下幾個征兆,那麼你一定要留心瞭。
1、痛經和持續下腹痛:
痛經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典型癥狀,且多隨局部病變加重而逐年加劇,疼痛多位於下腹部及腰骶部,可放射至陰道、會陰、肛門或大腿,常於月經來潮前 1-2 日開始。經期第一日最劇,以後逐漸減輕,至月經幹凈時消失。疼痛的程度與病灶大小並不一定成正比,病變嚴重者,如較大的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可能疼痛較輕,而散在的盆腔腹膜上的小結節病灶反可導致劇烈痛經。少數晚期患者有長期下腹痛,至經期更劇烈。
2、月經失調:
多數患者有月經初潮提前、月經周期縮短、經期延長、經量增多,少數可出現經前點滴出血,這些都可導致脫落的子宮內膜增多,經血不能正常流出,而殘留或倒流,導致子宮內膜粘連,輸卵管粘連或卵巢囊腫。
3、性交痛:
一般表現為深部性交痛,多見於直腸子宮凹陷有異位病灶或因病變導致子宮後傾固定的患者,且以月經來潮前性交痛更為明顯。
4、經期便血、尿急、尿頻、血尿:
長錯地方的子宮內膜組織,不僅會種植在子宮、輸卵管、直腸陰道隔、卵巢,而且會種植闌尾、膀胱、直腸,因此在會有便血、尿頻、尿急、血尿等現象。
5、手術瘢痕的疼痛:
異位的子宮內膜侵襲腹腔中的手術瘢痕,導致瘢痕不能正常愈合,導致疼痛。
小助手提示:如感覺身體異樣,有以上情況出現,請盡快確診就醫。
目前確認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唯一方法是透過腹腔鏡檢查。
其他B超檢查、X線檢查、磁共振成像等可作為輔助診斷。
積極面對內膜異位癥
患瞭子宮內膜異位癥,怎麼辦?
妹子們不要慌。子宮內膜異位癥在女性當中的發病率約為5%,算是常見病。它可能與不孕不育有關系,但是很多情況下,子宮內膜異位並不會導致不育。如果醫生診斷有子宮內膜異位,也無需恐慌,大多數情況下它不會影響生育,即使對於重度的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妹紙,隻要積極治療,去除病灶,仍然可以懷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