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06 21:09:24
蘇葉有很多種叫法:紫蘇葉、紫蘇、赤蘇、香蘇葉、皺蘇、尖蘇、雞冠紫蘇等的稱呼其實都是蘇葉。不過蘇葉這種不怎麼起眼的小植物卻因為它的功效與作用,有著非常大的藥用價值和佐餐能力。那麼蘇葉的功效與作用什麼呢?一起往下看,達人提出的正確食用方法和食用禁忌。
蘇葉又叫紫蘇葉、紫蘇、赤蘇、香蘇葉、皺蘇、尖蘇、雞冠紫蘇,蘇葉的功效是散寒解表,理氣寬中,蘇葉的作用是治風寒感冒,頭痛,咳嗽,胸腹脹滿,但是溫病及氣弱表虛者忌服蘇葉。
一、蘇葉的功效與作用
蘇葉的功效
蘇葉為唇形科紫蘇屬植物紫蘇的帶枝嫩葉,蘇葉有散寒解表、理氣寬中的功效,蘇葉別名赤蘇、紅蘇、紅紫蘇、皺紫蘇、紫蘇、紫蘇葉,蘇葉主治風寒感冒,頭痛,咳嗽,胸腹脹滿。
蘇葉用於感冒風寒,發熱惡寒,頭痛鼻塞,兼見咳嗽或胸悶不舒者。蘇葉能發散表寒,開宣肺氣,蘇葉可與生薑同用。兼有咳嗽者,蘇葉常配伍杏仁、前胡等,如杏蘇 散;若兼有氣滯胸悶者,多配伍香附、陳皮等,如蘇散。蘇葉用於脾胃氣滯,胸悶,嘔吐之證。蘇葉具行氣寬中,和胃止嘔功效。偏寒者,每與藿香同用;偏熱者, 蘇葉可與黃連同用。偏氣滯痰結者,蘇葉常與半夏、厚樸同用。蘇葉又用於妊娠嘔吐,胸腹滿悶,常與陳皮、砂仁配伍,以加強其止嘔、安胎的效果。蘇葉用於進食 魚蟹而引起的腹痛、吐瀉,單用或配生薑,白芷煎服。
別名:赤蘇、紅蘇、紅紫蘇、皺紫蘇
處方用名:紫蘇、紫蘇葉。
性味:辛,溫。
歸經:入肺經、脾經。
功能:散寒解表,理氣寬中。
主治:用於風寒感冒,頭痛,咳嗽,胸腹脹滿。
用法用量:煎服,5-9克,不宜久煎。
來源:蘇葉為唇形科紫蘇屬植物紫蘇的帶枝嫩葉。
蘇葉的作用
蘇葉也叫紫蘇葉,有解表散寒、行氣和胃的功能,主治風寒感冒、咳嗽、胸腹脹滿,惡心嘔吐等癥。種子也稱蘇子,有鎮咳平喘、社痰的功能。蘇葉全草可蒸餾紫蘇油,種子出的油也稱蘇子油,長期食用蘇子油對治療冠心病及高血脂有明顯療效。
1、蘇葉60克,煎濃汁當茶飲,或加薑汁十滴調服,可解食魚、鱉中毒。
2、蘇葉治療尋常疣:鮮紫蘇葉外擦患處,每日1次,每次10~15分鐘,一般3~5次可愈。
3、蘇葉15克,水煎加紅糖6克沖服,治寒瀉。
4、蘇葉治療子宮出血:將紫蘇制成每ml相當於原生藥2g之水提取液,分裝成5ml安瓿。使用時以無菌棉球、紗佈或擦鏡頭紙浸潤紫蘇液貼敷於出血處。
5、紫蘇葉60克,煎湯熏洗,對子宮下垂有療效。
6、蘇葉用於急性胃腸炎:紫蘇葉10克,藿香10克,陳皮6克,生薑3片,水煎服。
7、蘇葉用於胸膈痞悶、呃逆:紫蘇梗15克,陳皮6克,生薑3片,水煎服。
8、蘇葉用於感冒:紫蘇葉10克,蔥白5根,生薑3片,水煎溫服。
9、蘇葉用於外感風寒頭痛:紫蘇葉10克,桂皮6克,蔥白5根,水煎服。
10、蘇葉用於孕婦胎動不安。麻根30克,紫蘇梗10克,水煎服。
11、蘇葉用於食蟹中毒:紫蘇葉30克,生薑3片,煎湯頻飲。
12、蘇葉用於陰囊濕疹:紫蘇莖葉適量,水煎泡洗患處。
13、蘇葉用於妊振嘔吐:紫蘇莖葉15克,黃連3克,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