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周文王二年,周攻滅邘(今河南沁陽北),三年攻滅密(今甘肅靈臺),五年攻滅黎(即“耆”,今山西省長治縣境)等國,解除瞭周國北方和西方後顧之憂。戡黎、伐邗實際上是構成瞭對商都朝歌的直接威脅;
周文王三年滅密
商帝辛三十二年(公元前兒世紀),在周滅商之戰中,周軍攻滅密須(今甘肅靈臺西南)的作戰。
密須地處周方之西,具有一定實力與野心,為向外擴展,攻打周的屬國阮、共(皆在今甘肅涇川附近)。文王以吊民伐罪名義整軍誓師出征,一舉攻滅密須,並將密人遷於程邑(今陜西咸陽附近),加強瞭對密人的監視與統治。
周文王滅密須之戰
密須國,皇帝的後裔?姓密須氏所建,後成為商的從屬方國,並比較強大。西周文王為瞭伐商,剪除自己的敵對勢力,以“密人不恭,敢拒大邦”為由,將其滅掉瞭。
據《資治通鑒外紀》有文王受命“三年伐密須”,“西伯伐邗,問太公:‘吾用兵熟可?’曰:‘密須氏疑於可,我先伐之。’管叔曰:‘其君天下之明君,伐之不義。’太公曰:‘先王伐逆不伐順;伐險不伐易。’西伯曰:‘善’。遂侵阮徂共而伐密須。密須之人自縛其君而歸西伯。”
《詩經·大雅·皇矣》中有“密人不恭,敢拒大邦,侵阮徂共,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按徂旅,以篤周祜,以對於天下”的詩句。
這個時期,在周王朝的西北還分佈著一些少數民族,其中最為強大的是密國,是周人最大的邊患。《詩經大雅皇矣》說:“密人不恭,敢距大邦。”周文王決定先討伐密國,清除後患。這是周文王首次遇到的最大戰役,周人出動大部隊進行突然襲擊,給密人一個措手不及,密人大敗,周朝軍隊俘獲瞭數以萬記的戰鼓、戰車和依仗。
此戰的勝利,擴大瞭周方勢力,提高瞭文王的聲望和號召力,減少瞭東進的後顧之憂。
周文王滅密須之戰
周文王滅黎
文王滅密,解除瞭後顧之憂,於是便全力轉向東伐。先後消滅瞭黎(在今天山西長治)、盂(在今河南沁陽)等國,而其中最為費力的是消滅崇國(在今天河南嵩縣附近)。崇是東方強國,是商王朝的西方屏障,文王為瞭打勝這場戰爭,進行瞭充分的準備,他曾經反復征求友邦的意見,聯合友好諸侯,準備瞭攻城用的沖車和武器,由於準備充足,戰鬥取得瞭很大的勝利,消滅瞭這個殷王朝在西方最堅固的堡壘,文王消滅殷王朝的計劃即將實現。可惜的是在消滅崇國一年之後文王便一病不起,不久就去世瞭,從太王以來立志滅殷的計劃隻能等武王去實現瞭。
戰爭【圖】
戰後文王的治國方針
文王在帶領周朝軍隊東征西討時,也特別重視政治和文化建設,為新的周王朝建立做好各方面的準備。
首先就是用人,人為立國之本,當時在文王身邊聚攏瞭許多有才能的大臣,有名的像虢仲、虢叔、原公、蔡公。文王還接受和重用瞭一大批商王朝的舊臣和知識分子,如辛甲、太顛、閎夭、散宜生等。辛甲是商朝著名的文人,他投奔文王以後,就被任命為太史,掌管記載歷史和國傢圖書的保管,周朝歷史有完整的記載應當和他分不開。
文王重視選拔運用人才,使得朝廷上人才濟濟,對此後取得克殷的勝利和建設新國傢發揮瞭很重要的作用。
而對新開拓的領土,文王采取瞭安撫政策,他用那些有德有才的官員去管理新土地、新人民。他自己也經常到新開拓的地方去視察風土人情,解決那裡出現的矛盾,周原出土的甲骨文就完整地記載瞭文王到密國進行視察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