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替曹操殺死瞭漢獻帝的皇後和孩子

2016-08-17 21:44:30

  他是漢末才子,與邴原、管寧一起共稱一龍,他也是漢室的重臣,又仕孫策,最終成瞭曹魏滅漢的主要執行者之一。最終留下瞭一句:罵名千載笑“龍頭”?讓後人評說—— 華歆是漢魏時期政治舞臺上比較活躍的人物。

  東漢末被舉為孝廉,任尚書郎,漢獻帝時,任豫章太守,當時孫策占領江東,他以才幹受到重視,後來被征入京,任尚書令。作為漢大臣之一的華歆,參與瞭漢禪位於魏的改朝換代的重大政治事件。 東漢末年,才子華歆、邴原、管寧共稱一龍:華歆為龍頭、邴原為龍腹、管寧為龍尾。一日,管寧與華歆共種菜園,鋤地見金,寧揮鋤與瓦石不異,歆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管寧瞧不起華歆貪慕榮華。 到後來,管寧避局遼東,常帶白帽,坐臥一樓,足不履地,終身不仕。華歆卻先事孫策,孫策死後又歸曹操,曹丕時還做瞭相國,成就很明顯大於管寧。 華歆曾向曹丕推薦管寧,而管寧不從。曹睿時,華歆曾想讓位與管寧,曹睿不同意。 歷代對華歆的操守、德行均有不同看法。有不少人因他參與禪位事件,認定他就是個助紂為虐、為虎作倀的奸臣,這不僅表現在戲曲、小說上,而且史書上也有零星記載。

  《三國志·武帝傳》註引《曹瞞傳》說,漢獻帝之後伏氏曾寫信給父親伏完,言及曹操“殘逼之狀”,並“令密圖之”,這事瀉漏出來,曹操大怒,派華歆“勒兵入宮”,華歆“壞戶發壁,牽後出”。他為曹操進宮收捕伏後並將他毒死,還把她所生的兩個小皇子殺死,皇後兄弟及親族死者甚多,華歆因此遭世人非議。次事搬上舞臺京劇稱為《白逼宮》,川劇又名《血帶詔》,湘劇幹脆名之曰《華歆逼宮》還有一出京劇“受禪臺”,又名《獻帝讓位》,戲中的獻帝劉協,掛白須,著素衣、手捧玉璽,滿懷忘國之痛,唱腔淒慘;太尉華歆,金冠玉帶,翎羽高挑,按劍逼帝,揮來使去,實是一副奸臣模樣。

  華歆如何逼帝禪位,史書沒有記載,查閱《三國演義》,其中有“華歆謅事魏,故草次詔,威逼獻帝降之。”的句子,很明顯華歆的舞臺形象是根據小說加工塑造的。 對於華歆殺皇後和皇子之事,有詩曾說: 助虐一朝添虎翼,罵名千載笑“龍頭” 在曹操死後,曹丕即位,以華歆為首的幾位文臣勸曹丕廢掉獻帝自立為皇,其實曹丕早就想這樣瞭,於是華歆,曹洪等人逼著漢獻帝讓出瞭皇位。 演義裡的華歆和正史中的華歆相差甚遠。不管如何,華歆的偽君子形象已經被確立瞭,不過應該沒有逼宮亂國這麼壞吧。

  對於華歆的評價,在王沈寫的《魏書》裡說,華歆“性周密,舉動謹慎”。陳壽在《三國志》中也稱道他“清純德素”,為“一時之俊偉”。裴松之註引《博子》說,華歆“積德居順,其智可及也”。還稱他為“事上以忠,濟下以仁。”華歆居三公之位,傢庭生活很簡樸,《華歆傳》記載他:“素清貧,祿賜以振施親戚故人,傢無擔石之儲”,這在封建社會的官僚中,是難能可貴的。就是《世說新語》也承認華歆“遇弟子甚整,雖閑室之內,嚴如朝典。”對於戲劇、小說中為什麼要將華歆塑造成奸臣模樣,人們認為可能與“漢為正統”以及“尊劉抑曹”的觀念有關。可以說歷史上“擁劉反曹”的觀點讓華歆成瞭最大的犧牲品。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