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選妃內幕 要被太監摸遍全身

2016-08-17 22:19:45

明朝早期,還實行嚴格的殉葬制度,皇帝死後妃子要殉葬,其慘烈程度歷朝歷代都很罕見,但即便如此,民間女性也不能回避選妃。

  實際上,即便明朝妃子選自民間,妃嬪也沒有品級,但這一樣能為傢族帶來益處,所以明代還是有不少人傢願意讓女兒參與選妃。明朝選妃制度復雜,前後大致需要六個步驟,包括海選、初選、五官檢查、裸檢等步驟。

  以明熹宗朱由校的皇後張嫣為例,她便經歷瞭漫長而復雜的選拔過程。

  明朝選妃,首先在全國范圍內海選姑娘,挑選5000名民間女孩,由官府發放路費,父母陪同前往京城備選,這一步便是海選。

  進入京城以後,憑借外貌身高由太監進行初選,其中長得矮的,過高的,太胖的或者太瘦的都會被淘汰,這一步會有1000人被淘汰。

  初選之後,會有太監進行更進一步的篩選。包括女孩的耳、眼、嘴等五官,腰圍、皮膚、肩寬都屬於帥選的細節,稍微不合適的就會被淘汰,哪怕皮膚上有顆黑痣也不能過關。並且這一步會考察姑娘們的聲音,聲音不好聽或說話結巴,也會被淘汰,這一步會有2000人被淘汰。

  經過前三步的篩選後,太監會拿工具測量剩下的人,看她們的身體是否符合比例,氣質如何,長短手、腳大的、舉止輕浮的人都會被淘汰,這一步會有1000人被淘汰。

  經過前幾步的嚴格篩選,現在就隻剩下1000人,這1000人會經過嚴格的“裸檢”。這一步由年老的宦官進行,姑娘們會被帶到密室,摁乳房,查看長得挺不挺;聞聞腋下,有沒有狐臭。最後摸遍全身,試試長得是否發達。這一步會有700人被淘汰。經過前面的帥選,最後就是要長期觀察,考察性情瞭,女孩們會被留在宮中生活一個月,考察她們的生活習性,說話態度、智商高低、人品優劣,這一步會有250人被淘汰。

  經過前面這些嚴格的篩選,剩下的50人就可以當朱由校的妃子瞭。不過這不算完,還需要從中選出一人當皇後。這一步由先皇的寵妃昭妃(代行太後職責)面試,面試過關者就可以當皇後瞭。

  張嫣表現優異,外貌同樣出眾,於是最終被選為皇後。其過程可謂萬裡挑一,能在這種情況下脫穎而出,也是人才瞭。不過不知道這是幸運呢還是不行的開始呢?

  一入宮廷深似海

  明朝宮女們一經選入宮內,便失去自由,大都是衣食菲薄,住所簡陋,終身苦役,不能與父母相見。繁瑣的禮節,森嚴的等級,不時的凌辱,幾乎無出頭之日。1、“提鈴”和“板著”之罰。

  宮女們是被嚴格控制的。她們除瞭完成各種苦役之外,她們還要經常在知書女內官的教習下讀《女訓》、《女孝經》等書以扭曲她們的心靈。

  宮女稍有違規者,將被處以“墩鎖”“提鈴”和“板著”。

  “提鈴”就是受罰宮女每夜自明宮德乾清宮門到日精門、月華門,然後回到乾清宮前。徐行正步,風雨不阻,高唱天下太平,聲援而長,與鈴聲相應,這是一般的。

  “板著”就是受罰宮女面向北方立定,彎腰伸出雙臂來,用手扳住兩腳。不許身體彎曲,一直要持續一個時辰,即兩個小時左右,一般情況是受罰宮女必定頭暈目眩,僵仆臥地,甚有嘔吐成疾,至殞命的。2、宮女生病無醫,自生自滅。

  明朝規定:“宮嬪以下有疾,醫者不得入,以證取藥。”宮嬪尚且如此,宮女自不待言。據《明宮史》載:

  在金鰲玉橋西、欞星門迤北羊房夾道(今名養蜂夾道),有內安樂堂,“有掌司總其事者二三十人。凡宮人病老或有罪,先發此處,待年久方再發外之浣衣局也。”這就是說,宮人得瞭病,或是年老瞭,要和有罪的人一樣,發到這裡,靠自己的生命力延續時日,或者等死。

  如果少數人偶被皇帝看中,地位略有改變,生得子女者尚能晉封,否則也隻能幽閉深宮,瞭此一生。

  3、死無葬所,火燒後屍灰填入枯井。

  明朝宮女一生鎖閉深宮,供帝王玩弄、使役到死亡(包括各種死亡)後,如果不是有名的,都不會賜墓,而是火葬。火燒後將眾多屍灰一起填入枯井。到瞭嘉靖年間,有一個貴嬪捐錢買瞭幾畝民地,宮女不願其屍灰入井的,則埋此地中。

  據清人劉廷璣《在園雜志》卷三說:“墻固壘壘,碑亦林立,……每於風雨之夜,或現形,或作聲,幽魂不散。”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