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半國人不知的中國開國大典16大機密事件

2016-08-17 22:27:34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開國大典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現在聚集瞭上萬人來參觀這次開國大典,當林伯渠宣佈開始後,在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樂曲聲中,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委員就位。人民領袖毛澤東莊嚴宣佈:“同胞們,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瞭!”時光荏苒,現在我們來一起揭秘關於開國大典16個不為人知的疑問。

  1、開國大典為什麼選在下午3點舉行?

  開國大典選擇在10月1日的下午3點舉行,是聶榮臻最先向中央軍委提出的建議。下午舉行,為的就是要防備蔣介石孤註一擲:空襲開國大典。至於3點這個特定時間,則是縝密計算的結果。

  國民黨用於轟炸的飛機是美制B-24轟炸機。這種飛機的時速是488公裡,最大航程為3380公裡。轟炸機的起飛地點是浙江舟山群島,和北京航距1230公裡。

  如果上午從這裡起飛,B-24轟炸機可以在3個小時左右抵達北京,執行完轟炸任務之後,還可以安全返回。但如果下午起飛,轟炸任務雖還可以執行,但夜航能力相當差的B-24,可就別想飛回去瞭。

  10月1日下午舉行開國大典,這個消息之前一直是絕密。直到典禮開始前5小時,才由當時的北平新華廣播電臺向全世界發出公告。

  2、誰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

  1949年10月1日下午3點多鐘,毛主席在天安門上莊嚴地按動電鈕,在國歌的雄壯節奏中,鮮艷的五星紅旗徐徐升上新中國的天空。他向世界宣告: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瞭!當年毛主席升起的第一面國旗,至今完好地保存在中國革命博物館裡。

  3、開國大典由誰現場廣播?

  在天安門城樓的西側城臺,北京新華廣播電臺的播音員丁一嵐和齊越充滿激情地進行現場廣播。

  4、開國大典上誰奏響國歌?

  1949年8月,羅浪接到上級通知,組建一支200人的聯合軍樂團擔負開國大典演奏任務。時任華北軍區軍樂隊隊長的羅浪,曾帶軍樂隊參加過華北軍區的幾次閱兵式。

  接到任務後,羅浪在原華北軍區軍樂隊的基礎上,聯合瞭20兵團各部隊的軍樂隊成員,收編瞭原北平警察局軍樂隊,組成200人的聯合軍樂團。聯合軍樂團來自“五湖四海”,使用的180件樂器基本上是戰利品。

  5、開國大典閱兵式由誰檢閱?

  1949年10月1日,華北軍區司令員兼京津衛戍司令員、閱兵總指揮聶榮臻向朱德總司令報告受閱部隊準備就緒,朱德總司令檢閱中國人民解放軍受閱部隊。

  6、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編隊為何有4架飛機掛著實彈?

  1949年10月1日,新成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編隊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當時共17架飛機參加開國大典:9架P-51戰鬥機,2架蚊式戰鬥機,3架C-46運輸機,1架L-5型通訊聯絡機和2架PT-19初級教練機。當受閱機群從天空飛過時,其中4架還掛著實彈,這是世界閱兵史上前所未有的事情,原因是受閱飛機還在擔負戰鬥值班任務,掛實彈是迫不得已的選擇。

  7、第一幅毛主席畫像由誰完成?

  北平國立藝專實用美術系教師周令釗帶領他的學生、助手陳若菊等繪制完成毛主席巨幅畫像。毛澤東頭戴八角帽,臉部稍側,目光仰視,微帶笑容,顯露出高瞻遠矚的偉人氣質。

  原照片是新聞攝影局的鄭景康1945年6月在延安時拍攝的。照片上毛主席身穿的粗呢子制服還是在延安大生產後王震的359旅戰士為毛主席制作的。這是當時在解放區最流行的一張領袖像,而且是經毛澤東本人親自選定同意的。

  8、第一面五星紅旗的由來?

  1949年7月,新政協籌備會向全國及海外發出瞭征求國旗等方案的啟事。上海灘一位33歲的青年從報紙上得到消息後激動得徹夜難眠。他的名字叫曾聯松,在上海一傢經濟通訊社當編輯。曾聯松在一間鬥室裡設計出一張又一張國旗草稿。他從人們常說的“盼星星,盼月亮”中得到瞭靈感,又聯想到紅軍頭頂的五角星,腦海中閃現出一幅畫面:以一顆大五角星象征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以四顆小星象征廣大人民群眾,每顆小星各有一個角對準大星的中心,形成“眾星拱北辰”的格局,寓意中國共產黨是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各族人民圍繞在黨的周圍。

  9、第一面樣旗的制作過程?

  一天,參加會場佈置的美術供應社女工趙文瑞接受瞭一項新任務:領導吩咐她趕制一面五星紅旗的樣旗,隨即便把一份國旗圖案和制作尺寸交給瞭她。趙文瑞買來長幅紅佈綢和黃緞料,按照國旗制作的要求,趴在地板上飛針走線地縫制起來。離政協會議閉幕隻有四十幾個小時瞭,她顧不得吃飯,更顧不上合一合眼。由於過度勞累,上下眼皮直打架,稍不留神,針尖刺破瞭手指,鮮血滴在旗面上。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