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趕屍是怎麼回事?揭秘不可思議的吆死人

2016-08-17 22:41:20

  天大亮瞭,趕屍人上路瞭,查號的戰士這下才看清瞭短衣人的臉,立刻警惕起來:這是一張沒有多少胡子的青年人的臉,而昨晚電筒光下分明是滿臉絡腮大胡,看上去至少五十多歲的臉。戰士拔出手槍,喝令他們站住,他們乖乖服從,在兩位戰士的押送下,朝分駐所走去。黑袍的走路方式基本一樣,短衣人已不半面向後而整個向前,口裡仍然發出導引的聲音。

  到瞭分駐所,這“吆死人”的秘密,終於徹底揭破:屍體是真的,但人則是兩個,一個在前面打燈籠,明擺著,叫做“吆死人”的人;一個把屍體掛在自己的身上,整個兒一起套在既長又大的黑袍裡。他挺起腰背,承提著這份重量,而手又是垂直的,想來也是用力提著這份重量的。眼睛看不見,全憑耳朵聽指揮以行使其腳。說實話,這樣的勞動也算是驚人的艱苦!一天早歇早走,總得奔波8至10個小時吧,而且每天隻吃一頓飯!提燈籠的人要輕松些,這種輕松同黑袍的艱苦相結合,一日一換,所以那位戰士看到瞭兩張不同的臉;旅店老板看不到,是因為他們走得太早;路上行人比他們走得快,也隻能看到一個人,看不到第二個人。多年以來(實在無從查證到底是從什麼朝代開始有的),在封建迷信的外衣掩護下,不知騙瞭多少像我一樣輕信肉眼的人。這兩位是師徒關系,受過專門訓練,極有武藝。走一趟能賺一筆大錢(顧客較之雇人運棺材則是大省),而徒弟也能變成師傅,可以另帶徒弟瞭。接受這種業務的在季節上有所選擇,一般宜秋冬兩季,大概是因為其他季節屍體容易發臭腐爛之故,據說開頭還伴有一些迷信的活動過程,以及水銀處理等事項。在到達目的地的最後一傢旅店,就通知主傢來迎。

  兩位解放軍戰士瞭解到這個情況後,十分驚訝他們的大體力,那負重之巨、條件之絕、路程之長,令人難以想像!鑒於他們也是很辛苦的勞動者,便告誡他們不要搞迷信騙人,有武藝和體力,何不改行去幹正當職業?這師徒倆連連點頭稱是。屍體所要到的目的地已不遠,收瞭別人的錢,隻把燈籠和紙錢沒收。解決瞭全過程僅用瞭兩三個小時。告訴我這情況的熟人,剛趕上他們興沖沖地抬起屍體,健步踏上瞭鄉關大道……

  趕屍門道揭秘

  “術士”引路,死人隨後,舉腿跨步硬枝硬桿,其狀甚為恐怖,見者惟恐避之不及。想知其原故嗎?請看此篇。

  “趕屍”的騙局是由一人喬裝死人;另一人扮成“趕屍術士”。“死人”頭戴大草帽,將整個頭部覆蓋無餘,連面部的輪廓也難叫人看得清楚;身著青面長袍大褂;膀臂披掛紙錢、黃表。行走時紙錢飄飄蕩蕩,活像舊劇裡扮的孤魂野鬼;四肢捆上斑竹篾片,像是骨科用的夾板,其作用是不讓手足關節彎曲,使舉腿跨步硬枝硬桿,儼然一具僵硬死屍的樣子!其狀甚為恐怖,見者惟恐避之不及。“術士”引路走在前面,形神枯槁,滿面煙容,踽踽斜行,時時掉頭關照後面跟隨的“死人”,邊走邊丟紙錢,名曰“買路錢”;“死人”則沿著“買路錢”向前挪動足步,實際上紙錢成為瞭路標。引路人還提著一個燈籠,火光半明半滅,閃爍不定,這也是為“死人”指明去處的暗號。背上高聳聳地背一夾背;滿咚咚的盛著紙錢和香蠟。就這樣,一前一後,緩緩的、陰森森的,幽靈似的,走在荒郊小道,或僻靜的小街小巷裡。未晚投宿在雞毛店中,點燃香蠟,焚燒紙錢,一時充滿陰風慘慘的氣氛,使人不敢與之接近。

  到目的地兩三天前,事先通知死者傢屬,準備好衣衾棺材,等“死人”一到,立刻將壽衣帽壽鞋給死人穿戴齊備,裝進壽木。這種入殮過程,全由“趕屍”者承擔,絕對不允許旁人插手旁觀,正如出發時將屍體“扶出棺材”不允許窺視一樣。說是在這些關鍵時刻,生人一接近屍體,便會有“驚屍”的危險,而入殮過程,必須在三更半夜。一切安排就緒,就是說將死者裝殮以後,喪傢才去認領。棺蓋一揭開,須眉畢現,果然是喪傢親人,相貌宛如昨日,現在卻長眠在棺材裡瞭,傷心慘目,摧人肺腑,頓有的嚎啕大哭,有的泣不成聲。“趕屍”者這時特意勸說大傢不要過於悲傷,致使死者不安。幸虧他生前積有功德,得以平安地返回鄉土。剛經過長途跋涉,急需安息。人們在悲痛之餘,感到一種既見死者後的踏實、滿足、欣慰,誰還懷疑它是騙局。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