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衛死後留的財產數量驚人 汪精衛有哪些財產

2016-08-17 22:42:15

汪精衛在日本死後,他的財產被國民政府以不法財產並予以接收。而當時汪精衛六下一筆巨大的財產,據說僅對汪精衛死後所遺留私產的盤點接收工作就持續瞭多達半年之久。那麼汪精衛有哪些財產,下面就跟隨中國一起去瞭解下吧!

漢奸汪精衛夫婦在南京房屋建築大約有六處

 據南京中國第二檔案館所存當時“接收清冊”記載,大漢奸汪精衛夫婦在南京的房屋建築大約有六處:
一是位於南京頤和路34號的汪精衛住宅房屋及其附屬物品。該處房產為汪精衛所有房屋中規模最大的一座。樓房高四層,僅大客廳就有五間,擁有大量高檔傢具等生活用品,設備相當齊全,極其奢華,此處還曾存放瞭大量的圖書、字畫等物品。
二是位於南京頤和路32號的汪精衛住宅,此處房屋為二層樓房,內有大小汽車三輛,並存放大量生活用品。
三是位於南京頤和路39號的汪精衛住宅,為一棟二層豪華小樓,其中儲存瞭大量器物。
四是位於南京瑯琊路16號的汪精衛住宅,內有高檔傢具和高檔小汽車等物。
五是汪精衛公館一處,此處包括多件衣物及器物等。
六是位於南京西康路18號的汪精衛紀念堂,有房屋及其附屬物品若幹。房屋為兩層小樓,內有大量沙發傢具、地毯、古畫等各種生活文化用具。

從當時接收的汪精衛房產清單中不難看出,汪精衛在南京的房屋有六處之多,除頤和路34號是四層樓外,其餘多是兩層小樓,均屬高級住宅。汪精衛紀念堂是汪死後所設,如排除在外,汪精衛生前在南京最起碼有五處住宅,吃穿住行樣樣齊備,當時一般老百姓想也不敢想。房屋內還貯藏瞭大量的藝術品和珍貴圖書,反映瞭汪精衛個人喜歡收藏占有文物和藝術品的貪婪一面。

 汪精衛所收藏占有的文物和藝術品種類繁多,大致可分為兩類:

 一是原藏於頤和路34號的圖書字畫,1945年12月,經國民政府陸軍總司令部和南京市政府及南京警察廳點交,被當時的國立中央圖書館收藏,並編成兩本接收清冊。第一冊中的圖書種類豐富,涉及文學、戲曲、中外歷史、書法、古玩字畫等著作和藝術收藏品,其中很多是汪精衛本人的言論集、文集和詩詞集等。此外,這批圖書中還有大量的外文著作以及學術名人的文集、選集等收藏價值大、學術水平高的文化作品,共計749種。
圖書字畫很多是汪精衛平日收集的,有大量系友人惠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瞭汪精衛的文化旨趣和政治主張,是研究汪精衛政治主張和思想演變的重要資料。圖書字畫清冊的第二冊,記載瞭接收的畫集、攝影集、精美的刀具、篆刻等藝術品,大都是中外名人、行傢的佳作,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日本藝人的作品。此外還有大量書畫、拓片、名人墨寶及圖譜等,總計達370件。這些藝術作品件件精美,都是無價的珍寶。

  二是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接管的工藝品。這些物件包括各種花瓶、木筒、泥人等,還有動物造型的珍貴瓷器和銀制器物,大約有352件,都是名貴精致的藝術品,大多為國內外“政府”或與汪有密切關系的人所贈送。當時的汪偽政府不僅和日本有緊密聯系,還和東南亞的某些國傢建立瞭“外交關系”。更可笑的是汪精衛曾作為“元首”訪問偽滿洲國,演出瞭一國之中兩個“元首”會晤的歷史鬧劇,還互贈瞭禮品。這些藝術品均在接收之列。

  在圖書字畫及工藝品中不乏“日本友人”贈送的藝術品。日本政要通過贈送字畫工藝品等禮品,制造汪精衛政府和日本之間友好關系的假象,來掩蓋汪日關系的不對等。

  圖書和字畫顯示瞭汪精衛本人的志趣和藝術品味。汪精衛個人文化修養水平較高,從收藏品的種類可以看出他興趣廣泛,於篆刻、書法、中外文學、傳統文化等均有相當造詣,尤精文學,善於舞文弄墨,留有大量頗具文采的詩詞、散文、言論集等著作。這樣一個極富藝術品味的文人竟淪為千夫所指的頭號大漢奸,不能不令人扼腕嘆息乃至深思。

  大漢奸汪精衛病死日本後,葬於南京紫金山麓的梅花山。1946年1月21日,在蔣介石直接授命下,國民政府以“有礙國內外視聽”為由,將汪精衛墓葬秘密炸毀,將屍體移送南京城西清涼山火化。
 以上是中國歷史網搜集關於汪精衛的財產信息,如你想瞭解更多信息,敬請關註中國歷史網!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