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廣東的奇特現象 唐宋火宅僧的由來是什麼

2016-08-17 22:42:23

  宋朝末期,由於元軍南下,常年戰亂,很多佛教的寺廟都被燒毀,佛教文化也一度衰落。在明朝明朝世宗嘉靖年間(1522-1566年),廣東督學魏公校大毀寺廟,勒令僧尼還俗,“火宅僧”、“師郎”不再見於記載。下面中國小編就跟大傢說說唐宋火宅僧的由來是什麼。 

  廣東是個奇特的地方,很多外來宗教傳入廣東都出現變異。佛教也不例外,印度和尚不得結婚吃肉;唐宋時候,廣東有些和尚則結婚吃肉,亦僧亦俗。

  唐朝鄭熊《番禺雜記》說,廣東和尚娶妻,人們稱之為“火宅僧”。此書已失傳,元朝陶宗儀有輯本。《輟耕錄》、《事物異名錄》均有此記載。由於當時廣州商業發達,市場繁榮,富豪辦理喪事,請和尚念經超度亡靈,和尚獲取厚利,便背離佛教清規戒律。

  有的和尚在傢擺放佛像,放置佛經,替人做佛事,祈福消災,收取錢財,形同市井之徒,不受寺院約束,娶妻吃肉。唐朝末年,高州刺史房千裡撰《投荒雜錄》說,有少數和尚在傢中居住,因做佛事有錢,當地人以女嫁之,稱為“ 師郎”,成為社會上的怪現象。

  到瞭宋朝,廣東的“師郎”之輩比前增加,令北方南下的士人感到驚奇。山西人莊綽在南宋高宗紹興六年(1136年)任廣東南雄任知州,其《雞肋編》記載廣東不少僧人經商致富,因此很多婦女嫁給和尚。有位北方人參加富商之女與市井僧人的婚禮,場面熱鬧,賓客眾多,此情此景,真是見所未見,於是寫詩一首:“行盡人間四百州,隻應此地最風流。夜來花燭開新燕,近得王郎不裹頭。”這和尚,人們稱為王郎。“不裹頭 ”者,頭上無發之謂也。莊綽為人耿介,治學嚴謹,見聞廣博,其《雞肋編》頗受後人重視。

  以上是中國歷史網小搜集唐宋火宅僧的由來,如你想瞭解更多信息,敬請關註中國歷史網!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