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秘史:清朝皇帝乾隆是林黛玉的親生兒子?

2016-08-17 23:00:53

  乾隆繼錢鏐之後大力修築浙江海塘,有力地保護瞭富庶的吳越地區,此舉受到後世的高度評價。”(錢治冰,《關於乾隆生母最新考證的最終結果》)而錢陳群,這個可能是乾隆舅舅的人,正是在遠古時代興修水利、造福百姓的吳越王錢鏐的直系子孫。

  在《書劍恩仇錄》中,主角陳傢洛被寫成是乾隆的一母同胞,陳傢洛在並不知情的時候,與乾隆在錢塘江邊暢談。書中第八回這樣描述,“陳傢洛道:‘當年錢王以三千鐵弩強射海潮,海潮何曾有絲毫降低?可見自然之勢,是強逆不來的。’……乾隆說道:‘潮水如此沖刷,海塘若不牢加修築,百姓田廬墳墓不免都被潮水卷去。我必撥發官帑,命有司大築海塘,以護生靈。’陳傢洛站起來,恭恭敬敬地道:‘這是愛民大業,江南百姓感激不盡。”

  自古以來,興修水利始終是帝王的職責。但乾隆六下江南、四赴海寧,住在偏遠小鎮中的陳傢府邸,事無巨細皆親歷親為,事隔兩千多年,乾隆與錢鏐為何熱衷於在同一個地方做同一件事情?當然,錢治冰的推論仍需更多史料甚至考古成果的輔助研究,但他幾乎已經指出瞭一條研究的路徑。

  這個“錢氏”同時出現在蕭奭的《永憲錄》與清宮檔案《雍正朝漢文諭旨匯編》中,必定隱藏著歷史的重大秘密,而對這一課題的研究將揭示歷史的重大發現。歷史上總是存在著各種各樣撲朔迷離的疑案,俗文化的演繹讓這些疑案浸滿瞭流言蜚語和野史趣聞,各種故事滿足各種人的興趣。而考證隻能還原歷史的真相,考證是無意識的,它可能讓一段傳奇變得索然無味,也可能讓事實振聾發聵。

  乾隆的身世之謎最終從熱河避暑山莊那一大堆丫鬟和宮女的傳說以及紅學愛好者的狂想中走出來,漸漸顯露出本來的樣貌。這些傳聞和鬧劇不僅是娛樂的產物,它也揭示瞭人類自身的狹隘、脆弱和膚淺,人類總是把虛幻的血統看作榮耀。然而,這一切都無足輕重,歷史真相畢竟與任何民族主義無關,乾隆的母親是漢族人,這和康熙的祖母是蒙古人一樣無需避諱。

  天嘏的《滿清外史》中曾經提到:乾隆知道自己不是滿洲人,因此經常在宮中身著漢服,還問身邊的寵臣自己是否像個漢人。雖然這本書中“乾隆生於陳傢”的說法是錯誤的,但這個“身著漢服”細節並非杜撰,乾隆的確喜歡穿前朝明代的服飾,並且經常請畫師為他作身穿漢服的畫像,這些畫像至今仍保存著。

  如果乾隆的母親錢氏確是漢人,並且確是遠古吳越王錢鏐的後代,那麼乾隆喜愛漢服,並且把身穿漢服作為一種榮耀,便再正常不過瞭。不過,這些畫像隻能作為旁證,乾隆對漢服的情有獨鐘未必與他的血統有關,就如同雍正皇帝雖然喜歡穿西裝,但不能以此判斷他是歐羅巴白種人。

  然而,乾隆的母親究竟是誰,並不能讓人們重新認識乾隆皇帝這個人,也不能讓人們重新認識清代的歷史。畢竟乾隆是一個漢族人還是半個滿洲人有什麼關系呢?華夷之爭來自於狹隘和封閉的心靈,大舜是東夷之人,周文王是西夷之人,然而他們的籍貫何曾影響他們偉大的光輝?中國在遠古時代就是一個多民族構成的國傢,是一個龐大的因文化母體而統一的文明古國。戰爭、融合、同化的漫長歷史都決定瞭這個文明的特質,決定瞭傳承的陰暗與光明、奴性與理性、沉淪與覺醒。

  歷史是被偶然性與必然性推動的,乾隆的血統是偶然的,但乾隆朝的歷史以及對後世的影響是必然的。作為皇帝,作為統治康雍乾盛世頂峰的君主,乾隆皇帝固然榮耀之極。他登基後實行寬猛互濟的政策,務實足國,重視農桑,減免捐納,平定叛亂、統一新疆、治理西藏、興建河務、編修文化典籍……然而,他在現代人的眼中並非一個無可指摘、聖德賢明的統治者。

  乾隆皇帝一生好大喜功,發動戰爭、修建園林、重用和珅……耗費瞭大量人力、財力,致使國庫空虛,康雍乾盛世在他死後戛然而止,他的兒子嘉慶皇帝一生都在為挽救帝國的衰落而奔波勞碌。乾隆皇帝是個古人,做不到現代意義上的高瞻遠矚,他有功亦有過,並非十足的明君。然而,乾隆無論是什麼血統,都曾是中國的皇帝。乾隆無論身體裡是否流著吳越王錢鏐的熱血,都曾同樣為百姓興修水利。這已足夠瞭。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