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七大未解之謎

2016-08-17 23:01:44

  至今日本保存著不少徐福活動的遺跡,如和歌山縣徐福和他的傳員七人墓、徐福宮,九洲島佐賀縣“徐福上陸地”紀念碑、徐福的石傢、徐福祠,另外又有奉祀徐福的金立神社等等。有些學者認為,徐福東渡日本隻是傳說,找不到可靠的歷史文獻來證明。更有人認為,徐福東渡日本的傳說,是日本10世紀左右的產物,並非最先由中國人提出來的。徐福當時到的隻是渤海灣裡的島嶼,他在日本的事跡、遺跡、墓地,均屬後人虛設。另外,又有學者認為,徐福東渡是歷史事實,但不是去瞭日本,而是去的美洲,因為徐福東渡的時間與美洲瑪雅文明的興起相吻合,而日本與中國大陸相距甚近,根本不需要耗費巨資,數年才能抵達。人海茫茫,徐福東渡究竟去瞭何方,至今尚未有令人信服的答案。

  4.楊貴妃生死之謎

  楊貴妃是中國傢喻戶曉的一位絕代佳人。她那傳奇的一生曾觸發無數騷客文人的才情,為之吟詩作賦。然而,這位國色天香的美女究竟歸宿如何呢?史書記載天寶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洛陽淪陷,潼關失守,盛唐天子唐玄宗狼狽地與眾臣逃跑,其愛妾楊貴妃死於馬嵬驛。可是,文人賦詠與史傢記述是相差十萬八千裡的,因此楊貴妃的最後歸宿,至今還留下許多疑問。

  一種觀點認為,楊玉環或許死於佛堂。《舊唐書·楊貴妃傳》記載:禁軍將領陳玄禮等殺瞭楊國忠父子之後,以“後患仍存”為由,強烈要求賜楊玉環一死,唐玄宗無奈,與貴妃訣別後隻得下令。

  楊貴妃“遂縊死於佛室”。

  也有人認為,楊貴妃也可能死於亂軍之中,這可從一些唐詩中的描述看出。杜牧的“喧呼馬嵬血,零落羽林槍”、張佑的“血埋妃子艷”、溫庭筠的“返魂無驗青煙滅,埋血空生碧草愁”等很多詩句,都認為楊貴妃被亂軍殺死於馬嵬驛,而不是被強迫上吊而死。一些人稱,楊貴妃之死存在其他的可能,比如有人說她實際上是吞金而死。這種說法隻出現在劉禹錫所作的《馬嵬行》一詩。還有一種說法是,楊貴妃沒有死在馬嵬驛,隻是被貶為庶人,並被下放於民間。俞平伯先生在《論詩詞曲雜著》中對白居易的《長恨歌》以及陳鴻的《長恨歌傳》作瞭考證。他本人認為白居易的《長恨歌》、陳鴻的《長恨歌傳》之本意,蘊含著另一種意思。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楊貴妃最後逃亡到日本。1984年出版的《文化譯叢》第五期,張廉譯自日本《中國傳來的故事》一文說,當時馬嵬驛被縊死的,乃是個侍女。禁軍將領陳玄禮為貴妃美色所吸引,不忍殺之,遂與高力士謀,以侍女代死。楊貴妃則由陳玄禮的親信護送南逃,大約在今上海附近揚帆出海,經海上漂泊,輾轉來到日本久谷町久,最終在日本安度晚年。但其生死情況究竟如何,至今仍令人難解。

  5.宋太祖暴死之謎

  趙匡胤於公元960年發動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做瞭17年皇帝,到公元976年便撒手歸西瞭,正史中沒有他死亡的明確記載,《宋史·太祖本紀》中的有關記載也隻有簡單的兩句話:“帝崩於萬歲殿,年五十。”“受命杜太後,傳位太宗。”因此他的死一直是一個不解之謎,為歷史留下瞭又一樁懸案。一種意見是,宋太宗“弒兄奪位”。持此說的人以《續湘山野錄》所載為依據,認為宋太祖是在燭影斧聲中突然死去的,而宋太宗當晚又留宿於禁中,次日便在靈柩前即位,實難脫弒兄之嫌。

  蔡東藩《宋史通俗演義》和李逸侯《宋宮十八朝演義》都沿襲瞭上述說法,並加以渲染,增添瞭許多宋太宗“弒兄”的細節。

  另一種意見認為,宋太祖的死與宋太宗無關,持此說的人引用司馬光《涑水紀聞》的記載為宋太宗辯解開脫。據《涑水紀聞》記載,宋太祖駕崩後,已是四鼓時分,孝章宋後派人召太祖的四子秦王趙德芳人宮,但使者卻徑趨開封府召趙光義。趙光義大驚,猶豫不敢前行,經使者催促,才於雪下步行進宮。據此,太祖死時,太宗並不在寢殿,因而不可能“弒兄”。畢沅《續資治通鑒》即力主這一說法。還有一種意見,雖沒有肯定宋太宗就是弒兄的兇手,但認為他無法開脫搶先奪位的嫌疑。在趙光義即位的過程中確實存在一系列的反常現象,即據《涑水紀聞》所載,宋後召的是秦王趙德芳,而趙光義卻搶先進宮,造成既成事實。宋後女流,見無回天之力,隻得向他口呼“官傢”瞭。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