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位居蔣系虎上將之首的劉峙為何被稱"豬"將軍

2016-08-17 23:02:36

 劉峙以其絕對的忠誠,為蔣介石走上“領袖”位置立下第一功。王柏齡一生兩次臨陣脫逃,前一個機會給瞭錢大鈞,還有一個機會給的是劉峙。
 1926年7月北伐開始後,劉峙的第二師與王柏齡的第一師擔任總預備隊,統歸王柏齡指揮。但在南昌激戰中,王柏齡不戰而逃,蔣介石便任命劉峙接替其指揮官一職。劉峙上任後,擊潰南潯鐵路正面的孫傳芳部。不久,他又會同其他部隊拿下江西全境,乘勝進軍浙江,攻占杭州、進駐上海,可謂一路勢如破竹。
 1927年“四·一二”政變中,劉峙又為蔣介石走上“領袖”位置立下“殊勛”。事變前,蔣介石征詢上海警備司令白崇禧意見:需要多少部隊?白崇禧說,劉峙之第二師及周鳳歧之26軍便夠瞭。
 周鳳歧是剛投誠的浙江軍閥(後因反蔣被特務暗殺),真正得力的骨幹隻有“以校長的意思為意思”的劉峙。蔣介石“四·一二”政變後成功另立“中央”,劉峙的“擁戴”之功自然不可磨滅。
1937 年7 月7 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瞭"盧溝橋事變"。8 月12日,劉峙被任命為第一戰區第二集團軍總司令,率部由開封進駐保定,防守平漢路沿線。同時防守這一地區的還有衛立煌的第十四集團軍,商震的第二十集團軍,萬福麟的第五十三軍等。平津失陷後,日軍氣焰囂張,從北平、天津分三路展開攻勢,一路沿平漢線南犯,襲擊涿縣、保定、石傢莊;一路由津浦線南侵,直取滄縣、德州;另一路沿平綏線西出南口,向晉察綏進攻。劉峙以主力固守涿州,以孫連仲軍守平漢路上的良鄉,以萬福麟軍守固安,以孫殿英軍守門頭溝,佈成三道防線,他自己坐鎮保定指揮。8 月上旬,孫連仲部馮安邦師即在良鄉西南竇傢店與日軍河邊旅團對峙。自8 月21 日起,兩軍炮火猛烈,但孫軍終因兵力薄弱而不支,良鄉及房山均陷敵手。
同時,日軍從固安偷渡永定河,以飛機、大炮猛轟右翼萬福麟陣地,隻用一天,便把萬部擊潰,直插保定。劉峙驚慌失措,率總部沿平漢線南逃,一口氣逃到石傢莊,忙將兵權移交商震、黃紹竑。劉峙不戰而逃,把華北的大地拱手讓給日寇,時人送他一個外號"長跑將軍"。
1948年5月,何應欽就任國防部長後,不忘自己這位“哼哈二將”之一,重新向蔣介石推薦他擔任徐州“剿總”總司令,掌管關內絕大部分黃埔嫡系隊伍,看護南京的大門。
 蔣介石盡管看在劉峙忠誠可靠的份上接受瞭這一建議,但終究不放心,隨即又任命黃埔一期生、抗日名將杜聿明為徐州“剿總”副總司令兼前進指揮部主任,具體負責作戰指揮。
 但在中共幾位名將,特別是擅長大兵團作戰的華東野戰軍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粟裕的運籌、指揮下,劉峙麾下先後投入的7個兵團、兩個綏靖區,34個軍,86個師,共約80萬人竟一敗塗地,被殲滅55萬人。蔣介石賴以起傢的黃埔嫡系絕大部分被一鍋端,蔣介石也隨之第三次黯然下野。不久,國民黨在大陸的江山也壽終正寢。
劉峙從黃埔系的功臣瞬間成為毀滅黃埔系的罪人,蔣介石痛恨有加,一度要查辦他,因何應欽說情才不瞭瞭之。但他到臺灣後,也依舊不理睬劉峙。劉峙隻得流落香港、印尼等地多年,窮途末路急於糊口之際,竟以上將至尊當起瞭小學教員。
直到時過境遷的1953年11月,蔣介石才念及舊情允許他回臺灣,並給予他“總統府國策顧問”等虛銜,算是對他過去追隨自己的慰勉。
1965年,與他在印尼落魄患難的妻子黃佩芬因病去世,這件事對年邁的劉峙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從此後他益加落落寡歡,在寂寞孤單中消磨歲月。終於在1970年1月15日在臺灣病逝,終年79歲。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