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18 23:17:20
在畢傢任職10餘年後,畢際有去世瞭,蒲松齡想回歸傢園。畢竟自己的幾個兒子也亟待父親教導,妻子獨自一人,已經承受瞭太多辛勞。但畢夫人與畢傢長子都懇求蒲松齡繼續任職。蒲松齡出於不忍,又留瞭下來。當時想著過渡一陣子,等畢傢長子成熟一些就辭工,沒想到這位畢公子為人天真,處世能力不強,娶親後孩子又接連出世,於是蒲松齡又承擔瞭教育畢傢第三代的任務,結果在畢傢居然坐館30年。直到年屆70歲,才苦辭東傢。解職歸來。
文壇留美名
《聊齋志異》的一個突出主題是對科舉弊政的聲討。《葉生》寫考生葉某在科場一再受挫,失意而亡,命終之後卻並不知自己已死,仍然心系科場,遊魂眷戀。居然能夠伸筆答卷,喜獲功名。然而這畢竟是“假榮華”,如何能當真。當他滿懷欣喜歸來,向妻子報告好消息時,妻子的反應卻是“擲具駭走”,並正告他:你既然死瞭,就不要再來擾亂親人!葉生終於明白瞭自己的可悲處境,長嘆一聲,奄然而滅。這樣的作品讀來真令人悲從中來。蒲松齡以生動的筆觸摹寫出落第士子的絕望之感,讓我們看到科舉制下的文人是如何置身於精神上的煉獄,萬劫不復。
《聊齋志異》的又一亮點是抨擊腐朽的官場文化。《促織》的故事讓人酸楚,皇帝喜歡鬥蟋蟀,官府就強派民間進貢。百姓傢的小兒不小心放走蟋蟀,竟因恐懼而投井!《席方平》、《夢狼》都是撻伐腐敗政治的力作。郭沫若有兩句話評《聊齋志異》:“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
眾所周知,蒲松齡在《聊齋志異》裡塑造瞭眾多生動傳神的女性形象,讓人難忘:純真爽朗的嬰寧,柔弱聰慧的青鳳,俠義善良的紅玉,忍辱負重的珊瑚,剛烈堅強的商三官,狐女、花仙……她們瀟灑詼諧,聰明活潑,善良美麗,才華談吐每每令男子自愧不如,體現瞭作者對於女性的欣賞、贊譽和同情。《聊齋志異》裡的戀情描寫也格外美麗動人,連城與喬生,賀生與瑞雲,王子服與嬰寧……一個個動人的愛情故事寄托瞭作者美好的人生憧憬,讓整部作品流光溢彩,美不勝收。
除瞭這部小說,蒲松齡在通俗讀物方面也有許多成果,他撰寫瞭大量的俚曲、日用雜書等,都體現出他的一片濟世之情,對百姓充滿關切。
對於蒲松齡這樣一位富於才情、思維敏捷的小說傢,一生停留在社會底層的人生體驗,可以說是最終成就瞭他。今天,我們從為富貴墮落的孫蕙,安度閑暇、不思人間疾苦的畢際有,以及身居高位、多所顧忌的王士禛等古代社會所謂“成功人士”的經歷來看,他們的創造力、生命力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抑制。這就是體制帶給個人的精神束縛,而他們本人卻渾然不覺。蒲松齡雖然極力追求,但終生都沒能進入體制中,這讓他一直保有瞭自由不羈的民間心態、充沛的想象力和敏銳的批判力。他以練達的文筆,通過豐富的文學想象來抒發自己的感受,將長久形成的心中積鬱釋放出來,給世人以振聾發聵之感。這對蒲松齡來說,不知是幸還是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