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魏蜀吳的首都在哪裡 三國都城是現在的哪裡

2016-08-20 21:08:40

  三國時期,群雄爭霸,東漢天下被曹丕、劉備、孫權新建的魏、蜀、吳三國分割殆盡。自公元220年起,曹丕、劉備和孫權相繼稱帝,三國開始形成。但是,你知道魏蜀吳三國的首都在哪裡嗎?三國的都城又是現在的哪裡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魏國的首都變遷

  魏國又稱曹魏,魏國有五個都城,分別是洛陽,長安,譙,鄴以及許昌。 東漢末年,天下擾亂,群雄逐鹿,曹操在軍閥混戰中,勢力逐漸增強,並且控制瞭東漢朝廷,為曹魏的建立奠定瞭基礎。曹操受封魏公時,治所在東漢時期魏郡所在地的鄴,因此漢獻帝封他為“魏公”、“魏王”,因此國號為“魏”。鄴是曹操的魏王國首都,也就是銅雀臺所在地,可以說是魏國的舊都。隻是,曹操沒有稱帝, 鄴自然就不能算是名義上真正的國都。

  許昌在曹操時代叫許或許都,曹丕登基稱帝後將許都改為許昌。許昌原是天子所在地,魏國前期是把都城設在許昌的,後來曹丕稱帝後,就把帝都改建在瞭洛陽。所以,魏國真正意義上的國都應該是洛陽。

  蜀國國都由來

  蜀國在魏蜀吳三國當中是最弱小的,國土面積也比較窄。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乘劉表病亡、荊州不穩之時,征伐荊州。在劉備謀士諸葛亮與孫權謀臣魯肅的共同推動下,孫劉結盟,其後孫劉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曹操被迫退回北方。劉備乘勢占據荊州五郡,後分別於建安十九年(214年)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奪得益州和漢中,勢力達到瞭極盛。魏黃初二年(221年),劉備在蜀地成都稱帝,將成都設立為國都,續漢之大統,國號“漢”,史稱蜀漢或季漢。劉備死後,後主劉禪繼位,其在位四十年未改國都。因此,蜀國的國都是成都。

  吳國的國都由來

  公元196年(漢建安元年),漢獻帝在許昌定都以後,孫策拒袁術而聯曹操,被任命為討逆將軍,封吳侯。公元199年(漢建安四年),袁術病死,是年,孫策征伐廬江,孫策又兼並瞭袁術餘部,擊走劉勛,繼續征伐江夏,大敗黃祖;勸降豫章太守華歆,實力迅速壯大。孫策死後,其弟孫權統領孫策舊部,並得到張昭、周瑜、程普等人輔佐。3世紀時孫權建立的政權,首都開始建於吳。公元211年(漢建安十六年),孫權聽從張纮建議,遷徙治所到秣陵,築石頭城,並將秣陵改名為建業。黃龍元年(229年)四月,孫權稱帝,國號吳,定都建業。

  三國的國都是現在的哪裡

  魏國:占據中國北方的大部分領土,東至遼東一帶,西至甘肅,南至長江,北至長城

  都城為洛陽,今河南洛陽

  蜀國:占據今四川、重慶、貴州、雲南一帶,以及陜西和甘肅的一部

  都城為成都,今四川成都

  吳國:占據包括湖北、湖南、江蘇南部在內的東南各省,最南到達廣東、廣西和今天的越南

  都城為建業,今江蘇南京

  以上就是對三國魏蜀吳之都城的有關介紹,如想瞭解更多詳情,敬請關註中國(www.lishi.com)!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