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熙載夜宴圖的作者是誰?畫中描繪那個貴族的生活

2016-08-21 18:34:26

  《韓熙載夜宴圖》是中國畫史上的名作,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它以連環長卷的方式描摹瞭南唐巨宦韓熙載傢開宴行樂的場景。分為五段:悉聽琵琶、擊鼓觀舞、欣賞王屋山跳六麼舞、更衣暫歇、清吹合奏、曲終人散。韓熙載為避免南唐後主李煜的猜疑,以聲色為韜晦之所,每每夜宴宏開,與賓客縱情嬉遊。此圖繪寫的就是一次韓府夜宴的全過程。這幅長卷線條準確流暢,工細靈動,充滿表現力。設色工麗雅致,且富於層次感,神韻獨出。

  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內珍藏著一幅一千多年前的古典繪畫--《韓熙載夜宴圖》。這幅鎮院之寶出自五代南唐(937年-975年)名畫傢顧閎中之手,經過千年的輾轉,如今竟能完整無缺地保存下來,堪稱奇跡。

  顧閎中,江南人,以善畫人物著稱,長期擔任南唐翰林院畫待詔。《韓熙載夜宴圖》,是一幅描寫當時的現實生活,反映真人真事,具有深刻主題思想和較高藝術性的作品。說起顧閎中這幅傳世名畫,有一段頗不尋常的故事。

  據中國畫著錄書《宣和書譜》記載,五代時南唐中書舍人韓熙載是一位很有才華的官員,出身北方望族,唐朝末年登進士第,懂音樂,擅長詩文書畫。工書善畫,而且富有政治才能。但是,此人蓄養歌伎,縱情聲色,傢裡常常雲集賓客,時時飲宴,常常酣歌達旦。把一腔苦衷寄托在歌舞夜宴之中。

  權弱的後主李煜倚重韓熙載,想用他為相,又不放心。原來,當時國傢分裂,南北分治,南唐國勢衰弱,北方強大的後周對南唐構成瞭嚴重的威脅。後主李煜對那些在南唐做官的北方人心有猜忌,生怕他們存有二心。有人向後主李煜報告,今晚又有一些朝中官員要去北方籍大臣韓熙載傢聚會。後主李煜心存疑惑,為瞭瞭解真實情況,於是派顧閎中和周文矩深夜潛入韓宅,瞭解一下他的背後活動情況。

  顧閎中發現,賓客中有當年的新科狀元郎粲、太常博士陳雍、紫薇郎朱銑等官員和教坊副使李嘉明,此外就是當時一些走紅的歌女和舞女。夜宴的氣氛異常熱烈,賓主觥籌交錯,大有一醉方休之勢。夜宴進行當中,還有歌女唱歌、奏樂和舞女跳舞助興。賓客們一個個陶醉於歡樂之中。

  顧閎中心裡明白,韓熙載這種沉湎聲色來消磨時光的做法,實際上是力求自保,想借此來表明自己對權力沒有興趣,以達到避免受皇帝懷疑和迫害的目的。

  回去後,顧閎中和周文矩根據自己的目識心記,各自繪制瞭一幅《韓熙載夜宴圖》送給後主李煜。李煜看瞭畫以後,對韓熙載的戒心減少瞭許多。後來,韓熙載在南唐累官至中書侍郎、光政殿學士承旨,得善終。

  《韓熙載夜宴圖》原兩幅,但周文矩所作的一幅失傳,今天我們見到的是顧閎中的作品 。 顧閎中《夜宴圖》縱28.7厘米 橫335.5厘米。絹本設色,該圖為手卷形式,以韓熙載為中心,全圖分"聽樂"、"觀舞"、"休息"、"清吹"及"宴散"五段。各段獨立成章,又能連成整體。

  第一段寫韓熙載和賓客們宴飲,聽教坊副使李傢明的妹妹彈琵琶。第二段寫王屋山舞“六麼”,熙載親自擊鼓。第三段寫客人散後,主人和諸女伎休息盥洗。第四段寫熙載更便衣乘涼,聽諸女伎奏管樂。第五段寫一部分親近客人和諸女伎調笑。頭兩段最傳神,主賓或靜聽、或默視,集中註意於彈琴者的手上和歌舞者的身上。擊鼓打板的都按節拍演奏,似乎還有聲韻傳出畫外。由於顧閎中觀察細微,把韓熙載夜宴達旦的情景描繪得淋漓盡致,五個場景,四十多個人物音容笑貌無一不活脫絹上。

  畫面中樂曲悠揚,舞姿曼妙,觥籌交錯,笑語喧嘩,更突出瞭韓熙載心事重重,悒鬱無聊的精神狀態, 每段中出現的韓熙載,面部角度、服飾、動作表情各有不同,但有一點相同,臉上沒有笑意,總是深沉、憂鬱的。把一個才氣高逸,但神態抑鬱,既置身於聲色之中,又韜光養晦,矛盾復雜的內心世界刻劃得入木三分。與一般宴樂圖比較,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實際上,它不僅僅是一張描寫韓熙載私生活的圖畫,更重要的是它反映瞭那個特定的時代風貌,揭示統治階級內部矛盾。也從一個側面,十分生動地反映瞭當時統治階級的驕奢淫逸。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