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是中國傳統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在中原地區實行世襲制的朝代。中國傳統文獻中關於夏朝的記載較多,但由於都成書較晚,已知的又沒有發現公認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證據,如夏朝同時期的文字作為自證物,因此近現代史學界一直有人質疑夏朝存在的真實性。那麼,夏朝是否真實存在?夏朝的國都又在哪裡,一起來看下。
夏朝是否真實存在?
雖然夏朝的存在一直被質疑,但是,據小編所知,在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發現的二裡頭文化具備瞭屬於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條件,但由於一直未能出土類似殷墟甲骨卜辭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夏朝的存在性始終無法被證實。許多中外歷史學傢認為,河南省偃師市二裡頭遺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是夏朝都城的遺跡,不過仍在尋找確鑿的依據來釐清。另外,河南省新密市新砦遺址也被認為是夏朝遺存,新砦期文化被稱為最早的夏文化。
所以,夏朝是真是存在的。
此外,考古專傢宣稱發現夏朝國都遺址,其面積達100萬㎡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方燕明近日在此間表示,在河南禹州瓦店發現的大型龍山文化晚期遺址,可能是夏啟之都陽翟。
據瞭解,瓦店龍山文化遺址主要由西北臺地和東南臺地兩部分組成,其面積達一百萬平方米,是目前所知河南境內的大型龍山文化遺址。
據介紹,遺址內最重要的發現是大型夯土建築基址,其平面可能呈“回”字型,與壕溝的走向大體一致。尤其重要的是,在建築的回廊部分不僅發現數個柱洞,還在夯土中發現用於奠基的人牲遺骸數具。這種用於奠基的人牲遺骸,在“回”字型夯土建築院落的墊土中也有發現,表明該夯土建築具有較高等級。在一個陶豆的柄上,還發現有鳥紋,可能與翟(一種鳥)有關。
據悉,於此間出席“早期夏文化學術研討會”的北京大學、中國社科院考古所、中國國傢博物館、美國哈佛大學以及陜西、河北、河南、山東、安徽等省的九十多位考古專傢現場考察瓦店遺址後亦認為,在禹州瓦店發現的大型龍山文化晚期遺址以及該遺址出土的豐富遺存表明,瓦店遺址有可能與夏代的陽翟有關。
禹州古稱夏地,夏部族即因居夏地而得名。據史書記載,陽翟是夏禹、夏啟的主要活動地。
夏朝的建立
相傳堯、舜、禹時,部落聯盟內采用“禪讓”的方式“選賢與能”,推舉聯盟的共主。如堯老時,把“王”位禪讓給瞭賢能的舜。舜把王位禪讓給禹,禹在塗山召集部落會盟,再次征討三苗。據《左傳》記載“執玉帛者萬國”參加瞭塗山會盟,可見夏部落的號召力。禹死後,啟通過武力征伐伯益,將其擊敗後繼位,成為中國歷史上由“禪讓制”變為“世襲制”的第一人,自此,宣告原始社會結束,開始瞭奴隸社會,啟是傳統上被公認的中國第一個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