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傢、軍事傢、散文傢、書法傢、發明傢。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那麼,你知道諸葛亮是怎麼成為蜀國的丞相的嗎?請隨小編一起來看看諸葛亮是如何當上蜀國的一國之相的。
諸葛亮的簡介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傢、軍事傢、散文傢、書法傢、發明傢。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劉禪追謚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關於諸葛亮是如何成為丞相的
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瑯邪郡陽都縣的一個官吏之傢,諸葛氏是瑯邪的望族,諸葛亮的父親諸葛珪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時母親章氏病逝,諸葛亮8歲時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瞭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荊州劉表。
建安二年(197年),諸葛亮的叔父諸葛玄病逝;漢獻帝已從長安李傕手中逃出,遷到瞭曹操的許縣。諸葛亮此時已16歲,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樂毅比擬自己,當時的人對他都是不屑一顧,隻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幹。
當時,劉備依附於劉表,屯兵於新野。後來司馬徽與劉備會面時,表示:“那些儒生都是見識淺陋的人,豈會瞭解當世的事務局勢?能瞭解當世的事務局勢才是俊傑。此時隻有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諸葛亮又受徐庶推薦,劉備希望徐庶引亮來見,但徐庶卻建議:“這人可以去見,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將軍宜屈尊以相訪。”
劉備便親自前往隆中拜訪,去瞭三次才見到諸葛亮(史稱“三顧茅廬”)。與諸葛亮相見後,劉備便叫其他人避開,對他提問:““現今漢室衰敗,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失去大權。我沒有衡量自己的德行與能力,想以大義重振天下,但智慧、謀略短小、不夠,所以時常失敗,直至今日。不過我志向仍未平抑,先生有沒有計謀可以幫助我?”
諸葛亮遂向他陳說瞭三分天下之計,分析瞭曹操不可取,孫權可作援的形勢;又詳述瞭荊、益二州的州牧懦弱,有機可乘,而且隻有擁有此二州才可爭勝天下;更向劉備講述瞭攻打中原的戰略。這篇論說後世稱之為《隆中對》。劉備聽後大贊,力邀諸葛亮相助,於是諸葛亮便出山入幕。劉備常常和他議論,關系也日漸親密。關羽、張飛等大感不悅,劉備向他們解釋道:““我有瞭孔明,就像魚得到水般,希望諸位不要再說瞭。””關羽、張飛等便不再抱怨。
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對》是此後數十年劉備和蜀漢的基本國策。
就這樣,諸葛亮隨劉備到處征戰,諸葛亮作為蜀漢的丞相,安撫百姓、遵守禮制、約束官員、慎用權利,對人開誠佈公、胸懷坦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