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人,南宋抗金名將,中國歷史上著名軍事傢、戰略傢,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嶽飛是南宋最傑出的統帥,主張抗金。那麼,嶽飛是怎麼死的呢?歷史上的嶽飛是怎麼死的?揭秘嶽飛的死亡之謎。
嶽飛是怎麼死的?
嶽飛於北宋末年投軍,從1128年遇宗澤起到1141年為止的十餘年間,率領嶽傢軍同金軍進行瞭大小數百次戰鬥,所向披靡,“位至將相”。1140年,完顏兀術毀盟攻宋,嶽飛揮師北伐,先後收復鄭州、洛陽等地,又於郾城、潁昌大敗金軍,進軍朱仙鎮。宋高宗、秦檜卻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嶽飛在孤立無援之下被迫班師。在宋金議和過程中,嶽飛遭受秦檜、張俊等人的誣陷,被捕入獄。1142年1月,嶽飛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與長子嶽雲和部將張憲同被殺害。
當時嶽飛正在於敵對國金國作戰。而且嶽飛是抗金的一個主將,隻要這嶽傢軍一出征,經常會打得金兵是落花流水,聞名喪膽。有一次嶽飛正準備乘勝追擊的時候,突然接到皇帝下的十二道金牌急令,把他調回瞭京師囚禁瞭起來,此時,嶽飛已無兵無權,但對他的迫害卻仍在步步緊逼。嶽飛怎麼也想不明白,自己到底犯瞭什麼罪呢?一個作戰如勇猛,對皇上如此衷心的英雄,怎麼一夜之間竟成瞭階下囚瞭呢?
嶽飛不懂政治顧忌,以為自己問心無愧,直言進諫,即使在當時朱熹看來,卻已是“驕橫”瞭。嶽飛在獄中聽一個獄子說:“君臣不可疑,疑則為亂。故君疑臣則誅,臣疑君則反。”不禁悲憤難當,然而隻有大書“天日昭昭”四字,實至死也未知這一猜疑與自己平素沒有心機和政治覺悟有關。
紹興十一年(1142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嶽飛以“莫須有”的罪名與其子嶽雲及部將張憲一起被害於臨安的風波亭。一生光明磊落的嶽飛在供狀上寫下八個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即服毒酒身亡,時年僅三十九歲。
得知嶽飛被殺的消息之後大為震驚,紛紛質問宰相秦檜,嶽飛到底是犯得什麼罪?秦檜隻是含含糊糊地說瞭一句,嶽飛的罪是“莫須有”,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也許有罪”的意思。
一代精忠報國的英雄、善於謀略治軍嚴明的南宋將帥嶽飛,在其戎馬生涯中,親自參與指揮瞭126次戰役,沒有一次失敗,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常勝將軍!他文武雙全,著有《嶽武穆遺文》(又名《嶽忠武王文集》),其《滿江紅》詞成為千古絕唱。
至於皇帝為什麼一定要殺死嶽飛呢?
據說當時有兩個小道消息促成瞭皇帝殺嶽的決心,第一是說,嶽飛三十出頭就當上瞭節度使,嶽飛有一句話,說在我朝這些大將裡面,能三十出頭當節度使的,除瞭太祖,隻有我嶽飛一個人;第二是說,嶽飛解瞭兵權之後,嶽雲和張憲在湖北襄陽舉兵要擁嶽飛,武力要挾朝廷恢復嶽飛的兵權,結果就偏偏在這個時候,嶽飛不合時宜的上表,言詞激烈,要求恢復自己的兵權。做法實屬太傻,所以授小人以柄,讓皇帝更加疑心瞭,也更堅定瞭殺死嶽飛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