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意得心應手的意思是指心手相應,運用自如。多形容技藝純熟。那麼,你知道成語得心應手的主人公是誰嗎?得心應手出自哪裡呢?成語得心應手又有什麼來歷?
成語得心應手的主人公是師文
師文(生卒時間不詳),我國春秋時期鄭國的一位傑出音樂大師,曾從師於魯國樂官師襄。他是鄭國宮廷音樂樂師的優秀代表人物。
成語得心應手的出處
《莊子·天道》:“斲輪,徐則甘而不固,疾則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於其間。” 宋 沈括 《夢溪筆談·書畫》:“餘傢所藏摩詰畫《袁安臥雪圖》,有雲中芭蕉,此乃得心應手,意到便成。”
成語得心應手的來歷
相傳在春秋時期,有一名叫師襄的樂師,他彈琴的時候,鳥兒會隨著樂聲而舞,魚兒躍出水面傾聽。鄭國師文聽說魯國出瞭一位才華出眾的音樂傢師襄,欽佩極瞭,於是就離開鄭國去魯國拜師襄為師。師襄待人嚴厲,從不輕易收弟子。師文苦苦哀求道:“請老師收下我這個學生吧,我決不半途而廢。”師襄終於被師文的誠意和決心感動,收下瞭這個弟子。
師襄手把手地教他調弦定音,可是他學瞭3年,竟彈不成一個樂章。師襄說:“你缺乏悟性,恐怕很難學會彈琴,你可以回傢瞭。”
師文放下琴,嘆瞭口氣,說:“我並不是不能調好弦、定準音,也不是不會彈奏完整的樂章。然而我所關註的並非隻是調弦,我所向往的也不僅僅是音調節律,我的真正追求是想用琴聲來宣泄我內心復雜而難以表達的情感啊!在我尚不能準確地把握情感,並且用琴聲與之相呼應的時候,我暫時還不敢放手去撥弄琴弦。因此,請老師再給我一些時日,看是否能有長進!”
果然,在過瞭一段時間以後,師文又去拜見他的老師師襄。他首先奏響瞭屬於金音的“商”弦,使之發出代表8月的南呂樂律,隻覺琴聲挾著涼爽的秋風拂面,似乎草木都要成熟結果瞭。他又撥動瞭屬於木音的“角”弦,使之發出代表2月的夾鐘樂律,隨之又好像有溫暖的春風在耳畔回蕩,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色。接著,師文奏響瞭屬於水音的“羽”弦,使之發出代表11月的黃鐘樂律,不一會兒,竟使人感到霜雪交加,江河封凍,一派肅殺景象如在眼前。再往下,他叩響瞭屬於火音的“徵”弦,使之發出代表5月的樂律,又使人仿佛見到瞭驕陽似火,堅冰消釋。在樂曲將終之際,師文又奏響瞭五音之首的“宮”弦,使之與商、角、徵、羽四弦產生和鳴,頓時在四周便有南風輕拂,恰似甘露從天而降,清泉於地噴湧。
師襄興奮異常,稱贊說:“你的琴真是演奏得太美妙瞭!即使是晉國的師曠彈奏的清角之曲、齊國的鄒衍吹奏的律管之音,也無法與你相媲美呀!”
成語得心應手的啟示
無論是學習知識,還是學習一門手藝,在興趣的引導下,勤加練習,假以時日,自然能達到得心應手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