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大逆不道的意思是什麼?成語大逆不道的意思是指舊時統治階級對破壞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違反封建道德。那麼,成語大逆不道的主人公是誰呢?成語大逆不道又有什麼典故呢?一起來看下吧。
成語大逆不道的主人公是項羽。
項羽,名籍,字羽,楚國下相(今江蘇宿遷)人,楚國名將項燕之孫,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兵形勢”代表人物(兵傢四勢:兵形勢、兵權謀、兵陰陽、兵技巧),以勇武聞名的軍事傢,李晚芳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
大逆不道的出處
《漢書·高帝紀》漢王數羽曰:“夫為人臣為殺其主,殺其已降,為政不平,主約不信,天下所不容,大逆無道,罪十也。”
大逆不道的典故
秦朝末年,秦二世暴政,引發農民起義、六國復國運動。秦朝滅亡以後,劉邦和項羽展開瞭長達五年的楚漢戰爭。
有—天項羽在陣前向劉邦喊話,要與他決一雌雄。劉邦回答說:“我開始與你都受命於楚懷王,約定先定關中的為王。但是我先定關中後你卻負約,讓我到巴蜀去當漢王。這是你第一條罪狀。你在去救援趙軍途中,殺死上將軍宋義,自稱上將軍,這是你第二條罪狀。你違抗懷王命令,擅自劫持各諸侯的兵馬人員,這是你的第三條罪狀。”接著,劉邦又揭露項羽燒毀秦宮、掘開秦皇墳墓,搜刮財物,殺死投降的秦王子嬰,活埋二十萬秦國百姓,殺害義帝等罪狀。在講到第十條罪狀時,劉邦說:“你作為臣子而殺死君王,又殺害已經投降的人,為政不平,對訂立的約定不講信義,為天下所不容,屬於重大的叛逆。你犯下如此十條大罪,我興仁義之兵來討你這個逆賊,你還有什麼面目向我挑戰!”
項羽聽瞭劉邦的話,氣得渾身發抖,命令弓箭手向劉邦放箭。結果,一箭射中劉邦前胸,漢軍隻好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