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釋兵權的意思是指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將領的兵權。泛指輕而易舉地解除將領的兵權。那麼,你知道杯酒釋兵權的主人公是誰?杯酒釋兵權有什麼歷史典故?
杯酒釋兵權的主人公是宋太祖趙匡胤,趙匡胤,字元朗,宋朝開國皇帝。生於洛陽夾馬營(今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回族區東關),祖籍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父親趙弘殷,母親杜氏。
趙匡胤在位期間,致力於統一全國。依據宰相趙普的“先南後北”策略,先後滅亡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及南唐等南方割據政權,至其胞弟宋太宗趙光義在位時,復滅亡吳越、漳泉及北漢後,方才完成統一全國大業。
杯酒釋兵權的出處
宋太祖趙匡胤為瞭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別的將領也“黃袍加身”,篡奪自己的政權,所以趙匡胤通過一次酒宴,以威脅利誘的方式,要求高階軍官們交出兵權。
杯酒釋兵權的典故
公元961年,趙匡胤為瞭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禁軍軍將也黃袍加身,使類似澶州兵變和陳橋兵變的歷史劇重演,篡奪自己的政權。宋太祖趙匡胤與趙普商定計策,召集禁軍將領石守信、王審琦等宴飲,以高官厚祿為條件,解除他們的兵權。
一次退朝後,專門留下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鋒、趙彥徽、羅彥環諸高級將領飲酒。
酒至半酣,宋太祖對部下們說 “我若沒有諸位,也當不瞭皇帝。雖然我身為天子,還不如做節度使快樂。當瞭皇帝之後,我從來沒有好好睡過。”此話令石守信等人大驚失色:“陛下為什麼這麼說,現在天命已確定,誰敢再有異心?”太祖曰:“誰不想要富貴?有一天,你部下一樣對你黃袍加身,擁戴你當皇帝。縱使你不想造反,還由得著你們嗎?”
石守信等將領跪下磕頭,哭著說:“臣等愚昧,不能瞭解此事該怎麼處理,還請陛下可憐我們,指示一條生路。” 宋太祖借機表達瞭自己讓他們放棄兵權的想法,建議“人生苦短,猶如白駒過隙,不如多累積一些金錢,買一些房地產,傳給後代子孫,傢中多置歌妓舞伶,日夜飲酒相歡以終天年,君臣之間沒有猜疑,上下相安,這樣不是很好嗎?”大臣們答謝說:“陛下能想到我們這事,對我們有起死回生的恩惠啊!”
第二天,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趙彥徽等上表聲稱自己有病,紛紛要求解除兵權,宋太祖欣然同意。
這一次的政權交接是由一杯酒引起,因此史稱“杯酒釋兵權”。杯酒釋兵權對宋王朝政局的穩定和中央集權制的鞏固,都起瞭保證作用。同時,也加強瞭軍事力量,促進和加速瞭北宋削平江南封建割據政權,統一全國的歷史進程。
後來,“杯酒釋兵權”做為一個成語,逐步引申為泛指輕而易舉地解除將領的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