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名將章邯是怎麼死的 解析秦朝名將章邯的死因

2016-08-21 19:49:10

章邯,秦末著名將領,上將軍。秦二世時任少府,為秦朝的軍事支柱,秦王朝最後一員大將。章邯身為秦朝最後一名大將你知道章邯是怎麼死的嗎?秦朝名將章邯的死因是什麼?
章邯,秦末著名將領,上將軍。秦二世時任少府,為秦朝的軍事支柱,秦王朝最後一員大將。出身於文官的章邯,在名將如雲的大秦帝國猶如一顆耀眼的流星劃過黑暗的天空。在陳勝發難於野,諸侯並起,幾十萬大軍函谷關時,承擔起大秦最後的命運!靠臨時組織起驪山囚徒,一敗周文之數十萬大軍,再破齊楚之聯軍,三勝楚軍統帥項梁,殺之定陶。可謂是戰績累累,似乎再建大秦之軍威,重鑄大秦之軍魂!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二世胡亥東巡郡縣,聽信奸臣趙高的讒言,一路殺戮大臣,假借罪名互相株連。於是,滿朝震驚,恐懼不安,凡進諫的都認為是誹謗朝廷。從此大臣諂媚討好,百姓驚恐。第二年四月,重修阿房宮。征丁征糧,天下百姓,民不聊生;嚴刑酷律,獄中刑徒,人滿為患。各地百姓苦於秦朝官吏的統治,紛紛揭桿起義。七月,陳勝在荊地起兵造反,自封楚王。山東百姓殺瞭當地的守尉令丞,自立諸侯王,響應陳勝。武臣趙歇自封為趙王,魏咎為魏王,田儋為齊王。劉邦在沛縣起義,項梁(項羽的叔父)在會稽起兵。造反的人多得無法計算,各路人馬以討伐秦朝為名,相互聯合起來向秦廷進軍。
 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冬天,陳勝派遣的周章等將領到達戲水,有幾十萬軍隊。二世胡亥大為震掠,和群臣商量說:“怎麼辦呢?”少府章邯說:“盜賊已經來到這裡,兵眾勢強,現在調發近處縣城的軍隊為時已晚。酈山刑徒很多,希望赦免他們,發給兵器,讓他們出擊盜賊。”於是二世大赦天下,派章邯為將領,受命率驪山(今陜西臨潼東南)刑徒及奴隸七十萬之眾,迎擊周章。打垮瞭周章的軍隊,周章出關,逃至曹陽,章邯追至,擊破曹陽。周章再次敗走次繩池,十餘日後,章邯大破次繩池,周章自剄。打敗瞭周章,章邯又向滎陽(今河南省滎陽東北)進發。滎陽將軍田臧派諸將李歸等守滎陽城,自己帶精兵往西迎戰秦軍,在熬倉與秦軍大戰,田臧戰死。章邯繼續進兵滎陽城,攻城,城破,李歸等戰死。
接著章邯又連續破鄧說、敗伍徐,迫陳勝遁走至城父。陳勝命張賀出城西迎戰章邯,自己親自在城樓監戰。城西一戰,張賀戰死。自此陳勝不敢再戰,閉關死守。在章邯圍城的強大攻勢下,臘月,陳勝被自己貼身的莊賈殺死,開城降秦。章邯出戰,屢戰屢勝,使秦廷得以茍延殘喘。二世胡亥又增派長史司馬欣、董翳協助章邯進攻義軍。軍隊向栗縣進發,到達栗縣,項梁派別將朱雞石、餘樊君和他交戰。餘樊君戰死,朱雞石軍敗,逃到胡陵。項梁自東阿出發,向西進軍,到達定陶。秦發動全部兵力增援章邯,攻打楚軍。大破楚軍於定陶,項梁戰死。
巨鹿之戰中秦軍被項羽擊敗,秦軍退卻。章邯退至棘原駐紮,項羽駐紮在漳水南岸,兩軍相持,沒有交戰。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冬天,趙高做瞭丞相,朝政專權,讒害忠良。因秦軍的退卻,二世派人責讓章邯。章邯恐懼,派長史司馬欣去請示。司馬欣到瞭咸陽,留在司馬門三天,趙高不接見,有不信任之意。長史司馬欣心裡害怕,急忙逃回軍中。他怕有人來追殺,沒有敢走原路。趙高果然派人追趕他,沒有追上。司馬欣到瞭軍中,向章邯報告說:“趙高居中用事,下面的人不可能有所作為。如今仗能打贏,趙高必定嫉妒我們的功勞;仗打不贏,免不瞭被處死。希望將軍深思熟慮。”陳餘也送給章邯一封信說:“白起為秦將,向南攻拔鄢、郢,向北坑殺馬服,攻城略地,不可勝數,而最後竟然賜死。蒙恬為秦將,北逐匈奴,開辟榆中幾千裡的地域,最終竟然斬於陽周。

 為什麼呢?功勞太多,秦不能按功行封,因此羅織罪名,用國法殺死他們。現在將軍為秦將三年瞭,所損失的士卒以十萬計,而諸侯軍同時並起,越來越多。那個趙高一向諂諛,為時己久,眼下形勢危急,也怕二世殺他,所以打算用法殺死將軍,借以推卸責任,另外派人替代將軍,以此來擺脫禍患。將軍在外時日已久,朝廷中很多人與你有隔閡,有功也是被殺,無功也是被殺。況且天要亡秦,無論是愚笨的人還是聰明的人全都知道。如今將軍在內不能直言規諫,在外為即將滅亡的國傢的將領,孓然孤立而想長期存在,豈不可哀!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