姒不降(前1957 (甲申) ~ 前1899 (壬午),姓姒,名字一作降。中國王族分封時代夏王朝的第十一任王(一說第十三任)。他的祖父是姒芒,父親是姒泄。按照《竹書紀年》的說法在位19年,讓位與其弟姒扃。而姒不降是怎麼死的?姒不降的死因是什麼?姒不降因何而死?歷史上對姒不降的評價是什麼?一起來看看。
夏王姒不降,姓姒,名不降,又稱後降、江威、江武。中華遠古王族分封時代夏王朝第十一任王。姒不降的祖父是夏王朝九任王姒芒,父親是十任王姒泄。
夏王姒泄早年無子,直到四十二歲時,他的一位愛妃才為他生下瞭第一個兒子,這個兒子就是姒不降。姒不降約生於後泄三年(辛巳,前1840),出生在老邱的王宮。夏王姒泄喜得王子,欣喜若狂,下令大赦天下,舉國同慶。姒泄老來得子,對其十分寵愛,稍大後,便在朝中選最好的老師教他學文習武。姒不降天資聰穎,許多知識一學就會,各種武功一點就通,進步很快,十幾歲時就成瞭文武全才。
降帝元年(公元前1980年),姒泄病死,其子姒不降繼位。
降帝六年(丙寅,公元前1985年),九苑犯亂,帝降討伐瞭九苑。《竹書紀年》載:“不降即位,六年,伐九苑”,指的就是這場戰爭。
不降十八年(辛酉,前1800),夏王姒不降任用彭祖後裔彭夢熊為司寇,對國傢的一些法令進行瞭適當的改革和調整,減免災區的歲貢,動員富裕的諸侯國援助災區。由於國傢采取瞭有效的措施,從而避免瞭部分地區因天災引起的恐慌和動亂,穩定瞭社會局勢。
不降二十年(癸亥,前1798),夏王不降的異母弟弟姒扃博學多才,被推舉為管理王都事務的大臣。姒扃工作勤奮,頗得好評,他對國傢的治理提出瞭多項好的建議,夏王很是喜歡,讓他參與國傢大事的決策。此後十餘年,夏王朝和諧平穩,百姓豐衣足食,安居樂業。
不降三十五年(戊寅,前1783),商侯上甲微以皮氏亂政為借口,大舉進攻皮氏(諸侯國,居今河南安陽市),將其國滅亡,占據瞭皮氏全部領土。接著,上甲微下令在皮氏修建都城,新都建成後,取名為殷,所轄之地稱為殷地。商族遷都於殷後,始稱殷,又稱殷商。至此,野心勃勃的商侯不斷尋找各種理由對外擴張,十餘年間,殷商一族幾乎控制瞭夏後氏北方的大部分諸侯國,對夏王朝的統治構成瞭極大威脅。
不降三十九年(壬午,前1779),夏王不降以弟弟姒扃為相,總攬朝政。
不降五十九年(壬寅,前1759),不降晚年時,因為兒子孔甲性情乖僻,擔心他治理不好國傢,決定改變從啟以來實行的傳子制度,傳位於自己的弟弟北扃。這種將王位讓給兄弟的方式,史稱“內禪”。不降禪位後,又活瞭11年才病死。
《竹書紀年》記載:“(不降)五十九年,遜位於後扃。”又說:“三代之世內禪,惟不降實有聖德。”夏、商、周三代帝王,隻有姒不降是位有聖德的明君,他沒有把帝位傳給兒子,而是傳給有才德有威望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