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城墻被保護 保護殼造價90多萬受爭議

2016-08-21 20:47:29

北臨黃河,西依嵩山,東南為廣闊的黃淮平原。3600年前,一個偉大的王朝就從這裡起步,邁向歷史的深處。3600年後的今天,這裡成瞭後人朝聖歷史的必經之路。這就是千古鄭州,3600年前的商朝都城。
商代遺址的價值所在
商代遺址的文化和歷史價值無法估量,但滯後的保護以及受破壞的現狀卻不容樂觀。研究商城遺址的文物專傢許順湛多次說:“就目前的狀況,拿鄭州商城遺址去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簡直門兒都沒有!”從現實中的種種來看,保護和治理遺址已經刻不容緩,正是因此,有關部門重提整治商代遺址周邊環境一事,而“山寨版”古城墻便是敲響的第一聲鑼。
商代城墻受保護 外殼造價90多萬
2015年5月30日,鄭州市紫荊山路與城南路交叉口的商代古城墻外部,建築人員正在加蓋一個土黃色的“保護殼”,千年商都遺址仿佛披上“黃金甲”,吸引瞭眾多行人駐足觀看。

據瞭解,為保護展示鄭州商城內城南城墻紫荊山路斷面,鄭州市商城遺址保護管理處對該節點1700米城垣兩側斷面遺址進行保護性設施建設。整個工程總造價約90多萬元。

目前,該項工程即將竣工。按照最初的設計,東側城墻內規劃有一個1~2米寬的小展廳,遊客走進城墻內部,可以看到商代的紅色夯土層、戰國時期的白色夯土層,近距離感受商都3600年的歷史遺存。

鄭州市紫荊山路與城南路交叉口的商代古城墻外部,建築人員正在加蓋一個土黃色的“保護殼”,千年商都遺址仿佛披上“黃金甲”,吸引瞭眾多行人駐足觀看。
20世紀中國百項考古大發現
從1950年開始發掘的鄭州商代遺址被列入“20世紀中國百項考古大發現”,是中華文明史和世界文明史最重要的早期大型城址之一,也是我國重要的大遺址之一,歷史文化價值重大。
鄭州商代遺址展現瞭商代前期的文明形態、中華文明的文化傳承關系,也向世人展示瞭中華文明在中原地區的誕生、成長、成熟的歷史。它的發現是鄭州被列入中國八大古都的核心支撐,其古城墻也是目前我國已發現的規模最大最早的土城遺址。

商城是3600年前最大的城市

  鄭州商代遺址從裡向外分為宮城、內城、外城和護城河幾個重要部分。城內為宮殿區和一般居住區,城郊有手工業區和墓葬區,功能佈局合理,建築模式對後世影響頗大。可以說,3600年前鄭州商城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也可能是最發達的城市。資料顯示,鄭州商城遺址的規模要比同時代兩河流域的巴比倫城、亞述城,印度河流域的摩亨佐·達羅城、哈拉巴城以及尼羅河流域的古埃及城都要大得多。古城墻既是見證商代遺址的“活化石”,也是商代遺址的主要組成部分。城墻周長6960米,采用分段版築法逐段夯築而成,每段長3.8米左右,夯層較薄,夯窩密集,相當堅固。其中南墻與東墻各長約1700米,西墻長約1870米,北墻長約1690米。墻基最寬處達32米,地面上殘留最高約5米。

  1961年,國務院公佈鄭州商代遺址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至1966年,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進行勘察,初步劃定瞭保護范圍,樹立瞭保護標志,並建立瞭群眾保護小組。1975年以後,河南省、鄭州市文物部門重新劃定遺址的重點保護區和一般保護區,樹立瞭永久性標志,建立瞭文物保護組織,多次發佈有關保護文物的通知、佈告。1981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建立鄭州工作站,專職配合鄭州商代遺址范圍內基建發掘工作。1985年,鄭州市成立瞭鄭州商城文物保管所,負責鄭州商城遺址的文物保護工作。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