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悟空原型是什麼猴?孫悟空原型和印度文化的關系

2016-08-21 22:12:36

  在民國時期,就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形象文學界大佬就有這樣的對話。胡適就曾經提出過孫悟空原型是印度神猴哈奴曼的觀點。魯迅進行瞭反駁,他認為悟空的形象來自淮渦水神無支祁。在現實世界裡,對於孫悟空的“原型”也有不同意見:敦煌的以西天取經為題材的壁畫中,有類似“猴行者”的胡人牽馬隨行的圖像;在史書中還記載瞭唐朝一位叫悟空的和尚,他還參與過佛經的翻譯。那麼孫悟空的原型是什麼猴?接著往下看。

  孫悟空原型是神猴哈奴曼

  有文章借此分析,“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以後,《羅摩衍那》的故事就在中國民間廣為傳播”,並得出這樣的結論:“因此,人們有理由相信,對於博覽群書、善於收集野史秘聞的吳承恩來說,在撰寫《西遊記》的過程中,很有可能借鑒瞭《羅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奴曼的形象。”

  “孫悟空的原型到底是不是哈奴曼”先不討論,單從文章提到“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以後,《羅摩衍那》的故事就在中國民間廣為傳播”的說法,顯然不準確。《羅摩衍那》是印度的兩大梵語敘事史詩之一,主要講述瞭王子羅摩被老王妃放逐,妻子悉多也被魔王劫去,多虧群猴相助,夫妻團圓,恢復瞭王位的故事。

  胡適與魯迅關於孫悟空原型之爭

  孫悟空的原型是否為哈奴曼,其實早有爭論,這個爭論在上世紀二十年代被廣泛提及。1923年,胡適在他的《西遊記》考證裡提出,“我總疑心這個神通廣大的猴子不是國貨,乃是一件從印度進口的。也許連無支祁的神話也是受瞭印度影響而仿造的”,“我依照鋼和泰博士的指引,在印度最古的記事詩《拉麻傳》裡尋得一個哈奴曼,大概可以算是齊天大聖的背影瞭”。史學大傢陳寅恪、鄭振鐸和季羨林都認同此說。

  但胡適的觀點遭到瞭魯迅的反對,他在《中國小說的歷史變遷》中再次提出他在《中國小說史略》中的看法,他認為悟空的形象來自淮渦水神無支祁,無支祁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水怪,像一隻猿猴白頭青身、火眼金睛、力大無窮,常在淮水興風作浪,大禹治水時將其擒獲,鎖鎮在淮陰龜山腳下。這與孫悟空被佛祖鎮壓在五行山下情節相類。

  是耶非耶,各執一詞。但我個人以為,這兩種觀點是互補的。

  關於哈奴曼的故事

  哈奴曼的故事在印度傢喻戶曉,在新德裡的大街上,隨處可見哈奴曼的神像。這隻神猴渾身通紅,頭戴金冠,濃眉大眼,嘴巴鼓鼓的,還有一條尾巴翹起來,是典型的猴子形象。

  哈奴曼是《羅摩衍那》中的重要角色,它是一隻神通廣大的超級神猴,也是毗濕奴的第七個化身羅摩最忠實的仆人和朋友。毗濕奴是印度教的保護神,是敘事詩中地位最高的神,手握維護宇宙之權,與濕婆神一起分享神界的權力。

  哈奴曼擁有超凡的力量,並且精通變化。有一次,他的主人羅摩的妻子被魔王劫走,情況非常緊急,哈奴曼受羅摩之命,率領浩浩蕩蕩的猴子大軍,遠征魔王,打敗瞭敵人,救出瞭主人。《西遊記》中有類似情節,朱紫國王的金聖宮娘娘被觀音菩薩的金毛犼攝走,孫大聖率領師兄弟,智盜紫金鈴,擊敗瞭怪獸,救出瞭皇後。

  陳寅恪通過研究《賢愚經》發現,“大鬧天宮”的故事,本來源自兩個絕不相幹的印度民間故事,傳入中國後,佛經傳播者在講說時有意無意將二者合一。上世紀初,敦煌學建立後,記載《西遊記》人物故事的壁畫中,既有單人徒步,身背背架的圖像,又有類似“猴行者”的胡人牽馬隨行的圖像。

相關推薦